“得到很多機會的同時, 我們在失去一些東西” 2017 戲劇觀察,“大年”還是“泡沫”?

2017年是中國話劇誕生110周年,創作者們繼續各自探索。

責任編輯:宋宇 邢人儼

《酗酒者莫非》由波蘭導演克里斯蒂安·陸帕編劇并執導,王學兵主演,改編自史鐵生的中篇作品《關于一部以電影作舞臺背景的戲劇之設想》。故事借一個醉鬼的喃喃囈語,追索那些清醒的人間真相。陸帕結合了史鐵生其他作品和他的生前經歷,被視為一次外國導演對中國作家的精神拜訪。(資料圖/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2月22日《南方周末》)

今天慣常用“明星戲”的巡演方式,每個城市兩場,甚至一場。這樣的戲應該定下來,演員的表演,劇組的整體狀態能夠真正進入作品。不要一個王學兵回歸舞臺,我們驚呼一下就過去了,要形成常態。

年度戲?。骸缎锞普吣恰?/p>

2017年是中國話劇誕生110周年,創作者們繼續各自探索。中外戲劇交流更為深入,出現了《酗酒者莫非》《驚夢》等重要的跨文化作品。烏鎮戲劇節進入第五年,舉辦七屆的林兆華戲劇邀請展,卻因重要承辦方天津大劇院經營權變更而前景未知。

戲劇市場蓬勃,甚至出現了“音樂劇大年”的說法。如果說資本涌入會扭曲文化領域,“但你會不會覺得電影的局面稍好一點?”編劇李靜問道。

原創劇目乏力仍然令人焦慮。劇評人奚牧涼在朋友圈感嘆“中國戲劇只是需要時間”,另一位劇評人回復“:這個趨勢的中國戲劇,已經好幾年了。”佳作偶現固然可喜,但2017年沒有出現創作水準的大幅提升。

南方周末邀請了劇作者李靜,戲劇制作人袁鴻和劇評人奚牧涼,各自講述對2017年中國戲劇的觀感,有批評,也有期待。“如果發一個年度獎,我要發給中國觀眾。”袁鴻說。

“除了是藝術也要對現實說話”

南方周末:2017年,有哪些戲劇令你印象深刻?

李靜:原創劇里印象最佳的是《酗酒者莫非》,波蘭導演陸帕在史鐵生原著的基礎上創作。它是一部世界級的中國戲劇,以耳語、低語的方式,體現了復雜、微妙,而又詩意的中國人內心世界,當代中國人的精神性形象第一次出現在舞臺上,是一個精神化的“雕像”。

奚牧涼:陸帕雖然不完全沿著史鐵生的寫法,刪減、重寫了很多,但把寓意表現出來了。陸帕帶著自己的一套戲劇美學進入中國,產生出一部跨文化作品。他能把自己的風格和史鐵生想要表達的東西相對平衡地呈現出來。很多外國導演大多排自己熟悉的文本,比如莎士比亞、古希臘的戲,中國演員完全配合他們,帶著學習心態??缥幕€不是很凸顯,但2017年之后,這會是一個被關注的問題。

袁鴻:我提名《武松日記》,它是一部被忽略的作品,在香港的演出時間只有半個月。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院長潘惠森把十幾年前的作品重新創作和解構,香港話劇團最優秀的中青年演員都在臺上,結合香港的處境來看相當動人。

同一周我在香港看了《父親》,法國劇作家霍里安·齊勒的劇本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周凡妮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