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余額不足,家長們做好準備了嗎?
在學校,學會克服學習、生活的難題會培養孩子一種品質,會培養他們面對困難的能力,會使他們具備一種戰勝困難的勇氣與韌性。
責任編輯:溫翠玲
孩子們拿著剛領取的課本,迎接新學期的到來(資料圖)。
之前朋友圈里有這樣一則段子,讀了感覺很好笑。
致開學,致不易
問:知道為什么有寒暑假嗎?
答:老師氣瘋之前放假,媽媽氣瘋之前開學。
解讀:讀書不易,教書更不易;家長不易,學生不易,老師更不易。尤其假期當媽媽、開學當老師的基本處于全年氣瘋狀態。
我是媽媽,也是老師,對此深有體會。
即將開學,不知我的學生們是否按計劃沒讓這個寒假虛度。記得上一個假期,我們給每位家長都打了溝通電話,電話里一是問孩子在家里的學習情況,二是叮囑那些慣于拖沓的學生一定認真完成作業。家長都回復得痛快:老師,放心,沒問題。但開學后,不完成作業的照樣不完成,作業不認真的照樣不認真。
上學期開學第二周,一個一直以來都想混過初中三年的男生,書包翻過來倒過去除了幾本新書啥都沒有,我找他談話,軟磨硬泡、軟硬兼施、恩威并用,最后,他無奈地看著我終于有了反應:“好吧,老師,我不混日子了。”這一句無異于給我打了一針強心劑,趁熱打鐵,叫他家長一起制定管理計劃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