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社運健將柴松林

蔣經國當“行政院長”時,找柴松林去講演,但是,蔣先生一聽柴松林講演就生氣,他氣柴松林老是愛出新主意

蔣經國當“行政院長”時,找柴松林去講演,但是,蔣先生一聽柴松林講演就生氣,他氣柴松林老是愛出新主意

經濟建設年代搞環保

在臺灣,提起柴松林教授,人人都會豎起大姆指,稱許他過去三十余年來,為臺灣環境生態保護運動、消費者保護運動、婦女權利運動做出的先驅式貢獻。如果臺灣正朝向一個公民社會前進,那么像柴松林教授這樣的資深學者,就是公民社會那塊最穩固的奠基石。

由于“反共戒嚴”的緣故,二戰結束,乃至國民黨撤退臺灣之后,一段相當漫長的歲月中,臺灣當局一貫禁止成立新政黨,根據當時所謂“非常時期民眾團體組織法”,任何人不準成立新的民間組織。國民黨有一個很妙的規定:每一類民間組織,全國只能有一個。國民黨拿這個奇特的游戲規則當護身盔甲,不管任何組織,國民黨都會想破腦袋搶先設置一個,其目的就是先下手為強,搶先登記,防堵老百姓再成立任何新組織。

蔣介石統治時期,臺灣的平面媒體上幾乎看不見一句批評當局的字句。絕大多數的人民已經養成習慣,對任何事物保持緘默。

截至1970年代結束,臺灣一切均著眼于經濟建設,為了經濟建設,即使對環境造成破壞也在所不惜。那時,也沒有人感覺到環境的重要性。那時臺灣發行規模最大的一份報紙就是國民黨機關報《中央日報》,其次是《聯合報》、《中國時報》,這三份大報的頭版新聞,幾乎三天有一天是在談臺灣經濟成長率問題。

由于種種規章限制,柴松林最早推動環境保護運動時,無法成立組織,只有先創辦一個刊物,刊名《新環境》,集合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刊物上寫稿,后來再成立新環境基金會,這是全臺灣最早成立的環境保護組織。

環境保護運動剛起步的歲月,柴松林和他的伙伴們被視為“阻礙經濟發展”的一伙人。柴松林最初呼吁國民黨當局在政府內部成立專責保護環境的部會機關,臺灣當局始終不同意。柴教授和朋友們成立了一個民間環境保護團體,當局覺得面子掛不住,最后,被說服在“行政院”之下成立了“環境保護署&r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