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2017 中國公益品牌榜”“熟面孔”不少,“黑馬”不多
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愛佑慈善基金會、中國扶貧基金會及免費午餐、一億棵梭梭等多個“熟面孔”悉數上榜?!澳吧婵住睎|南大學教育基金會殺進“2017 中國公益品牌榜”基金會新媒體運營TOP10。
責任編輯:呂宗恕
(本文首發于2018年2月22日《南方周末》)
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愛佑慈善基金會、中國扶貧基金會及免費午餐、一億棵梭梭等多個“熟面孔”悉數上榜。“陌生面孔”東南大學教育基金會殺進“2017 中國公益品牌榜”基金會新媒體運營TOP10。
研究顯示,由于公益組織對傳播工作重視度不夠,公益傳播人才培養耗時長,公益傳播經費不足、公益傳播專業化程度低等原因,中國公益組織存在機構品牌、項目品牌等社會知名度普遍偏低、品牌行業局限性較大、公益品牌維護專業化水平低等問題。
項目多、資金體量大的公募基金會的品牌影響力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大。相反,鮮為人知的東南大學教育基金會似一匹黑馬,進入“2017中國公益品牌榜”。
該榜單歷經30余天的調研及數據分析,由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首次對外發布。
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Philanthropy Research Center of Southern Weekly,縮“PRCSW”)由南方周末于2016年11月發起成立。這是一個致力于新聞與公益融合創新,中國公益案例庫、數據庫及智庫建設,專注公益組織傳播能力研究、公益品牌深度挖掘及提升等工作的媒體智庫。
在實際調研中,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研究員發現由于公益組織對傳播工作重視度不夠、公益傳播人才培養耗時長、公益傳播經費不足、公益傳播專業化程度低等原因,中國公益組織存在機構品牌、項目品牌等社會知名度普遍偏低、品牌行業局限性較大、公益品牌維護專業化水平低等問題。
近兩年,隨著公眾參與公益的熱情逐漸提升,公益行業專業化同步提高,各家公益基金會開始重視自身品牌建設,并陸續在品牌塑造及對外傳播上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進而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依托南方周末獨特的多維度傳播渠道和品牌影響力,旨在讓更多的公益品牌走出公益圈,走向普通公眾,決定2018年春首次推出“中國公益品牌榜”。該榜單分為公益機構品牌榜和公益項目品牌榜。
榜單入圍機構、項目由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提名?;谛袠I內調研與專家評審、基金會透明指數(FTI)、微信傳播指數(WCI)、微博影響力、百度指數、捐贈總人次(騰訊公益、支付寶公益)等為依據,從行業認可度、信息公開度、新媒體運營、公眾知曉度、公眾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f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