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他們找錯了靶子” 許知遠的《十三邀》之辯

“不管多么自以為是,你都不能通過幾個小時的相處、談話,就聲稱理解另外一個人?!?/blockquote>

責任編輯:謝曉 邢人儼

在網絡訪談節目《十三邀》中,許知遠既是主持人,又是節目的核心。他與受訪者之間的互動以及由此顯現的價值沖突一度引發爭議和輿論關注。(受訪者供圖/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3月1日《南方周末》)

多次以“粗鄙”形容過這個時代的許知遠,終于迎來了時代對他的反擊。那種受到傷害的感覺,突然籠罩了他。

“不管多么自以為是,你都不能通過幾個小時的相處、談話,就聲稱理解另外一個人。”

一檔“十三不靠”的訪談節目

回憶起和許知遠的第一次相遇,《十三邀》的出品人李倫還記得,那是2014年底的大理。許知遠正坐在一家咖啡館前喝咖啡。一眼望過去,李倫以為那家咖啡館是許知遠開的。

李倫的太太??丛S知遠的書,是他的一名粉絲。于是,李倫上前和許知遠打了招呼,兩個人就這樣認識了。

兩年多以后,因為制作《十三邀》第二季第八期:許知遠對話羅大佑,李倫翻出來2000年羅大佑第一次在內地開演唱會時他拍攝的紀錄片素材——那時他還在《東方時空》,他發現了許知遠。那時的許知遠,大學剛畢業,還留著搖滾歌手一樣的長發,身材比現在清瘦。

“我相信他也看見了我,我也看見了他,但是我們倆當時誰都不認識誰,誰對誰也沒有任何印象。”李倫說。

這段素材,被剪進了羅大佑這一期的片頭。

許知遠用“一拍即合”來形容他和李倫在大理的相會。他認為他們身上有很多共同之處:理想主義、習慣用一種疏離的態度來端詳時代,同時又對人感興趣,抱著某種溫情,相信情感的力量。

而在李倫眼中,許知遠是非常真實、干凈的人,對人非常坦誠。

2015年,李倫離開央視加盟騰訊。和許知遠合作一檔視頻訪談節目的計劃,就此提上了日程。

《十三邀》制片人朱凌卿回憶,第一次開策劃會,許知遠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包括郭德綱、汪涵、莫尼卡·貝魯奇、舒淇,還有陳嘉映等不同領域的人物在內的單子,一數正好十三個。李倫一聲長嘆:“這不是十三不靠么?”

于是,取麻將牌里“十三幺”的諧音,節目命名為《十三邀》。

許知遠是記者出身,做過《經濟觀察報》主筆,之后在《生活》雜志以及《彭博商業周刊》都擔任重要職位,有著非常豐富的媒體經驗,但他并不是受過系統訓練的專業主持人。李倫恰恰看中了他這一點:“沒有經過規訓。”在李倫眼中,這意味著沒有“被標準化污染過”。之前,擔任央視《社會記錄》節目制片人時,他起用阿丘作為主持人,也正是看上了阿丘“未經污染”的個人風格。

李倫認為,許知遠身上有一種非常珍稀和寶貴的能力——“思考力”:“他的視野很寬闊,知識儲備很好,最重要的是他有思辨能力。再加上他以前也做過記者,有強烈的好奇心,理解力足夠豐富,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作為一個交流者的素質。”

李倫專門去聽了一次許知遠的講座,發現他現場表達非常熟練。這讓他確定了自己的判斷。

李倫給《十三邀》的定位,是許知遠的視覺專欄。

朱凌卿把《十三邀》歸類為“三觀沖突”類節目。在他的定義中,馬東的《奇葩說》也屬于三觀沖突類節目。他認為,近兩年來,這類節目被市場證明是成功的。

《十三邀》第二季第一期,許知遠對話馬東。因為馬東回懟許知遠的一句“我沒那么自戀”而爆紅網絡,這期的播放量一下突破了2000萬。

錄制的時候,朱凌卿在現場。他說:“他倆在那聊完我就知道這期會火……馬東吐槽許知遠‘我沒那么自戀’的時候,我笑得最開心。”

“那個場合話趕話確實好玩,”朱凌卿說,“對話難道不是這樣的嗎?你戳我兩刀我戳你兩刀才好玩。”

作為《十三邀》最主要的操盤手,朱凌卿對節目的錄制、剪輯方式有明確要求,包括訪談部分從來不補拍,談不好沒有重來一遍的機會;包括錄制中不喊開始和結束:“坐下之前就必須開機,他們倆談完之后不準關。”

在后期的剪輯中,他也更多地選用“切”甚至“跳切”的方式,拋棄更為光滑和平緩的“疊畫”。

&l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lee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