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礦世界的權力游戲
制售礦機、挖礦、建礦場、搭礦池,“礦圈”成為區塊鏈世界里另外一條發財之路,礦機也成為一門鮮為人知的“大生意”。
責任編輯:顧策
2016年9月28日,四川巴郎河口礦場。巨大的熱量和機器的噪音讓人無所適從。
(本文首發于2018年3月1日《南方周末》)
“一幣一別墅”的財富神話依然在幣圈里廣為流傳,不斷有新的投資者躍躍欲試。但其實,從礦機廠商到大礦場主,再到礦池,這個小圈子已經形成了一個穩定的權力結構。
制售礦機、挖礦、建礦場、搭礦池,“礦圈”成為區塊鏈世界里另外一條發財之路,礦機也成為一門鮮為人知的“大生意”。
按照比特幣發明者中本聰的設想,理想的狀態應該是“去中心化”的,算力分散在全球各地。但是,與去中心化背道而馳,礦池是絕對的中心化,越來越多的礦機接入到礦池里。
“如果說炒幣是一條不歸路,那么投資礦機就是一筆穩賺不賠的生意,回收成本只是時間問題。”深圳愛播時代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鐘熙算了一筆賬,一臺礦機每天200元收益,120天可以回本,之后就是利潤了。
2017年10月,鐘熙在主業之余,加入了挖礦大軍,并迅速成為礦圈大佬,他在江西、四川、貴州等地運營著多個大礦場。
其實這個“穩賺不賠”的生意仍然依賴于幣價的持續高漲。過去兩個月時間,比特幣幣價從15000美元跌到了10000美元左右,甚至一度跌破6000美元,使得礦機回本周期延長,如果一直跌下去,盈利也就遙遙無期了。
在比特幣問世4年之后,也就是2012年,可以量產的礦機才出現。在此之前,挖礦主要是私人行為,家用電腦就可完成。“那時,家用電腦就是印鈔機,每天都能挖出不少比特幣。”資深數字貨幣玩家、早年賣過礦機的黃世亮向南方周末記者回憶。
礦機出現后,挖礦開始“社會化”,出現了礦場和礦池,挖礦成為一件集體工作。單獨的礦機被礦場托管,就像生產線上的工人,只要擺在那里,就可以每天領薪水。
制售礦機、挖礦、建礦場、搭礦池,“礦圈”成為區塊鏈世界里另外一條發財之路,礦機也成為一門鮮為人知的“大生意”。
中國則成為全球最大的礦機生產地。從2012年開始,在中國誕生了一批礦機生產商,如生產烤貓礦機的深圳比特泉有限公司,還有現在赫赫有名的比特大陸、嘉楠耘智和億邦通信。在深圳華強北,到處也都可以看到外國人帶著翻譯詢問礦機價格。
近期,比特大陸CEO詹克團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這個成立僅4年的創業公司,2017年的營收規模約25億美元。比特大陸號稱全球最大的礦機生產商,他們的螞蟻礦機一直都是幣圈和礦工世界的硬通貨。
與幣圈一樣,礦圈也需要信仰——要堅信礦機每天機械地數學運算能夠創造巨大財富。
不過,與比特幣所宣揚的“去中心化”背道而馳,礦工的世界正在走向“中心化”。礦機銷售商自己建礦場,投資者買完礦機之后,又被銷售商托管;而生產商則自己建礦池,又將礦場給管起來。
這種“中心化”的過程,使得礦圈的財富被少數人攫取,鐘熙要想進入到核心圈子,也并不容易。
“抄底”礦機
2018年2月3日下午,在位于深圳市南山區鐘熙的辦公室,1994年出生的劉彬彬前來詢問礦機的行情,他打算入手500—1000臺螞蟻礦機。這是一個大單子,當時螞蟻礦機S9的市場價是17000元左右,500臺就是850萬元。
在礦圈,不少礦工,尤其是大礦場主,他們既用礦機來挖礦,也會倒賣二手礦機,鐘熙就是這樣。2017年12月份,比特幣價格大漲,礦機成為搶手貨,誰有礦機,誰就有發言權。
劉彬彬的這單生意最終沒有談成,他希望14000元可以拿貨,這與市場價有差距。不過,10天之后,當他再次詢價時,一臺S9價格已經超過2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Golrad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