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婚補基金: 以“婚補”為名的生意?

作為民營資本與公益機構合作的產物,這家基金究竟是在做公益,還是在經營一門生意?

責任編輯:吳金勇

“婚補通”舊地址,位于太原市小店區寇莊南街。(南方周末記者 林見非/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3月1日《南方周末》)

“婚補基金”的實際運營方是一家民營企業——山西華慶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山西華慶同時還是婚補基金的發起和捐贈方。作為民營資本與公益機構合作的產物,這家基金究竟是在做公益,還是在經營一門生意?

2018年春節前,一款名為“婚補通”的App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婚補通”意為婚姻消費補貼。App上涵蓋了婚紗攝影、婚宴酒店以及蜜月旅行等各類婚慶商家,其面向的是領取結婚證一年之內的新人。當新人通過App上的商家消費后,即可獲得一定額度的補貼,例如補貼額度最高的婚宴用酒是8%。

而婚補資金的來源則是“婚姻消費補貼專項基金(下稱‘婚補基金’)”。該基金是經民政部直管的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下稱“中社聯”)批準,于2017年6月9日成立的公益基金。旨在關愛婚姻家庭,促進婚姻家庭健康和諧發展。

正因為有中社聯的背書,婚補基金被廣泛解讀為官方催婚。2018年1月23日,在首個試點山西省太原市,婚補基金還舉行了盛大的啟動儀式。

可讓人意外的是,在引起關注的一周之后,中社聯發布聲明,只承認批準成立婚補基金,而否定了啟動儀式等相關活動。

“婚補通”的實際運營方是一家民營企業——山西華慶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山西華慶”),山西華慶同時還是婚補基金的發起和捐贈方。作為民營資本與公益機構合作的產物,婚補基金,究竟是在做公益,還是在經營一門生意?

“羊毛出在羊身上”

婚補基金的初衷是用公益基金補貼新婚夫婦,而事實卻恰恰相反,新婚夫婦不僅撈不著補貼,還可能倒貼錢。

一位在“婚補通”上經營結婚回禮產品的商家曾向媒體道出了這種婚補模式。他說,店鋪自2017年入駐“婚補通”以來,上架的5款商品都有人買,已通過該平臺完成幾十單訂單,“我們會按規定將一定比例的盈利捐贈給婚補基金,這其中的一部分會補貼給消費者,另一部分婚補基金會留下做其他慈善活動。”

也就是說,婚補基金表面上來源于入駐“婚補通&rd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Golradir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