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一個消費降級巨頭的誕生
有人將它比作電商界的今日頭條和快手,憑借“團購+低價”策略以及對微信平臺社交屬性的運用,從三線以下城市神奇崛起。
責任編輯:顧策
2017年6月29日,上海國際信息消費博覽會現場,互聯網消費服務平臺拼多多的展位。
(本文首發于2018年3月1日《南方周末》)
有人將它比作電商界的今日頭條和快手,憑借“團購+低價”策略以及對微信平臺社交屬性的運用,從三線以下城市神奇崛起。
在行業內消費升級浪潮來臨之際,拼多多卻反其道而行之,走上消費降級之路。有人質疑其低劣商品的策略難以為繼,也有人認為它會真正實現互聯網電商去中介的愿景。
3億用戶,百萬級商家。這是社交電商拼多多官方提供的數據。有人將它比作電商界的今日頭條和快手,憑借“團購+低價”策略以及對微信平臺社交屬性的運用,從三線以下城市神奇崛起。
根據獵豹電商2017年12月發布的數據顯示,拼多多超越天貓、蘇寧易購、唯品會、京東老四家,成為周活躍滲透率僅次于手機淘寶的電商App。
在行業內消費升級浪潮來臨之際,拼多多反其道而行之,走上消費降級之路。有人質疑其低劣商品的策略難以為繼,也有人認為它會真正實現互聯網電商去中介的愿景。
成立僅兩年多,拼多多這個異類究竟是如何崛起的?
從拼好貨到拼多多
拼多多創始人黃崢是一個80后。初中進入知名學府杭州外國語學校后,他被保送進了有優等生“俱樂部”之稱的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主修計算機專業,并進入時任浙大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潘云鶴的實驗室。本科畢業后,他前往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繼續深造。
在美期間,他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位伯樂,步步高集團董事長段永平。黃崢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回憶,段永平對自己有頗多“照拂”,在段永平的建議下,畢業后的黃崢沒有進入當時正如日中天的微軟,而選擇了員工還不滿千人的谷歌Google。2006年,黃崢與其他人一同回國建立起谷歌中國辦公室。
2007年,黃崢開始了連續創業,從電器類電商、電商代運營公司到社交游戲,最初的投資人依然是段永平。
2015年4月,黃錚創辦的水果生鮮類App“拼好貨”正式上線。拼好貨以拼單為切入點,通過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臺邀請好友參團,達到規定人數時拼單就會生效。
與當時許多社交電商App的差異在于,拼好貨選擇自建供應鏈,從貨源、倉儲、物流全都由團隊自己負責。好處是能夠嚴格把關產品質量,而選擇把公司做“重”也帶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Golrad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