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爸剩媽”的互聯網+生活
小年夜前一天晚上回到家,一進門,看見爸媽戴著老花鏡,正襟危坐,對著手機,玩著時下挺火的一個答題游戲。
責任編輯:蘇永通 袁端端
(本文首發于2018年3月1日《南方周末》)
小年夜前一天晚上回到家,一進門,看見爸媽戴著老花鏡,正襟危坐,對著手機,玩著時下挺火的一個答題游戲。每答對一題,大笑、歡呼;偶爾答錯一個,嘆息,后悔,埋怨。當得到“完勝對手”“段位升高”的提示后,兩位老同志像受到了嘉獎,相視而笑。
還沒等我放好行李,媽媽就捧著手機來請教:這個“瘋狂打call”是什么意思?我說:就是粉絲非常崇拜某個明星,忍不住加油助威的意思。老媽孜孜不倦:為什么要搞得這么隱晦?我們這種老年人怎么能領會到真正的意思呢?
我懶得解釋,媽媽便不響了。
兩年前,父母相繼退休了。記得那年國慶,媽媽站在客廳正中,沖著我敞開的房門,用半帶方言的常州普通話大吼一聲: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是老年人了,你要尊老愛幼。
和很多外出求學的小城青年一樣,大學畢業后,我留在了離家170公里外的上海工作。兩地高鐵只需一小時,比市內交通還方便,但我回家的次數并沒有因此變得頻繁。退休后,爸媽“空巢”的時間更多了,自嘲是“剩爸剩媽”。
他們的“互聯網+”時代,正是從這時開始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