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孝敬長輩紅包地圖出爐:廣東人再次排第一!
大家對2018年這個春節都還滿意嗎?
過完正月十五元宵節,
對很多人來說,
意味著年也正式過完了。
大家對2018年這個春節都還滿意嗎?
春節前,網絡流行的一張
“全國壓歲錢地圖”引發網友熱議,
廣東因為平均50元的壓歲錢水平
被稱為紅包界的一股清流。
2月28日,該機構再度發布一張
“全國反向壓歲錢地圖”
廣東以3500元,同上海一起并列榜首,
廣東人“反哺”長輩的能力再獲網友點贊。
該機構解釋:“反向壓歲錢”
指的是小輩們給長輩包的紅包。
廣東人孝敬長輩舍得花錢
在這張地圖中,廣東人今年春節發給長輩的紅包支出高達3500元,另外,北京、浙江排到了第二梯隊,人均紅包總支出3000元;名列前茅的還有江蘇、福建、湖南,都在2500元這一檔位。
為何廣東人壓歲錢平均水平僅有50元,但是“反向壓歲錢”卻給起來并不手軟?記者隨機采訪的幾位廣東人都表示,有給自己的父母包紅包的做法。同時,一些年輕人也會有按月給家里交生活費的習慣。
而對于網絡熱議的廣東人“反向壓歲錢”平均數額,記者采訪的幾位廣東人都覺得并不意外,甚至表示可能實際數額會更高。
“以前每個月住在家里,都會給爸媽交家用,雖然不多每次只有1000多元,但自己工作后一直是這么做的。”家住天河區的廣州市民王小姐透露,自己現在獨立成立小家庭后就變成春節期間包一個大紅包給爸媽。對于狗年春節給父母的紅包數額,王小姐表示自己今年包的是五位數以上。
網友稱廣東發紅包方式值得學習
雖然紅包的平均數額只有50元,但是“反向紅包”數額高達3500元,再次引起了不少網友的熱議。有網友就直言同輩之間發紅包不攀比,但是給長輩包紅包不含糊的廣東做法值得學習。
“今年工作第一年,回家給外公外婆都包了千元紅包。”在廣州工作的蘇州女孩彭小姐表示,自己家鄉一般不會直接包紅包給父母,但是給祖輩的紅包卻是必須的,同樣無論是休假還是春節回家也會捎帶一些禮物回家。
“錢多錢少是一回事兒,心意要到的。”彭小姐表示自己還是非常贊賞廣東人“反向紅包”的做法,她認為可以以此表示孝心。
不過,也有網友認為,表達愛與關懷的途徑有很多種,沒有必要對于紅包的金額做過多的攀比。網友“愛在歸途”就表示,給父母包春節紅包是物質上的關懷,更呼吁現在的年輕人可以多給老人一些陪伴與心理上的安慰。
有意思的是,該份賬單顯示,對于紅包出手最大方的并非“70后”、“80后”這些正處于家庭“頂梁柱”年齡段的人群,而是“50后”。數據顯示,“50后”給出的單個紅包的平均金額為1120元,“70后”、“80后”則分別為860元和920元。
數據還顯示,記賬人群中女性用戶發出的單個平均紅包金額明顯高于男性,而在發出的紅包數量上,由女性發出的紅包數量也占到了60%。
另據該理財平臺發布的春節賬單顯示,今年春節期間的人均支出高達5000元,其中,紅包支出占春節總體消費的45%,人均紅包支出達2223元。
你給長輩發“反向紅包”了嗎?
都來說說支出多少?
(來源:南方日報)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