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將論英雄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麻將市井粗俗,這下怎么卻成了春節家庭和睦的利器呢?看來這麻將,并不簡單。
責任編輯:吳悠
雖說春節已過去一周有余,但對甚少歸家的人們而言,那門前新貼的春聯,豐富可口的年夜飯,還有父母精心布置好的房間,這些暖心的小細節仍歷歷在目。即使遇上熱衷八卦和日常催婚的親戚,也無需驚慌,只需和2016年上海彩虹合唱團推出的《春節回家自救指南》一般,“搓麻將到天明”,便可繼續談笑風生。在許多人的印象中,麻將市井粗俗,這下怎么卻成了春節家庭和睦的利器呢?看來這麻將,并不簡單。
春節回家搓麻將已成常事,有商家趁機推出“麻將湯圓”,取家庭團圓之意
當之無愧的國粹
提起高雅,許多人先想到的是圍棋或象棋,但其實,麻將當中蘊藏的歷史文化內涵絲毫不輸。19世紀后期,在浙江寧波一帶出現了一種名為“麻雀”的棋牌游戲。這副棋牌由竹子和牛骨制成,牌張可根據其牌面圖案分成序數牌、字牌和花牌這三類,牌數最多可達148張。后來,這一游戲就如徐珂在《清稗類鈔》中指出那般,“不脛而走,遂偏南北“,而“麻雀”這一名字,也在口口相傳時演變成了“麻將”。
雖說直到1875年麻將才以“麻雀牌”第一次出現在文獻上,但麻將的根源卻可追溯至戰國時期的擲采行棋游戲“六博”,這種游戲深受王公貴族歡迎,后來還衍生出可葉子戲和骨牌這兩種棋牌類型,而兩者又衍生出許多種新棋牌,其中包括了馬吊。馬吊牌出現在明朝中葉時期,它 “四十頁為一具,一頁為一種,分為四門,自相統轄”。這種游戲必須四人同臺,正所謂“謂馬四足失一,則不可行”,因此命名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