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來“拼”去順風車成春運“方面軍”
“這個好這個好!時間太合適了!”郭亞萍看到校友在微信群里發布的拼車信息時,高興得喊了出來。
“這個好這個好!時間太合適了!”郭亞萍看到校友在微信群里發布的拼車信息時,高興得喊了出來。
35歲的郭亞萍和丈夫都在北京工作,春節前夕,她隨丈夫回到位于河南省開封市尉氏縣的婆家。闔家團圓的時光雖美,郭亞萍和丈夫心頭卻有個隱憂。“搶到兩張正月初四回北京的火車票,可初四還有親戚沒走完呢,火車票又這么難買,這兩張初四的票也不敢退。”郭亞萍覺得自己真是“進退兩難”。
正犯愁時,郭亞萍在微信群里看到一條征集順風車“拼友”的信息,是校友小劉發布的。“小劉也是從開封回北京,初五中午出發,路線時間都正合適。”郭亞萍高興地說。
同在北京工作的小劉節前載著妻兒自駕回了老家,返程時,妻子帶著孩子坐高鐵先走了,小劉的車便空了出來。“拼友”郭亞萍和丈夫上了小劉的車,3人一路暢聊。為避免疲勞駕駛,小劉和郭亞萍的丈夫輪流開車。
“中午從開封出發,到北京西直門已經晚上10點了。雖然比坐高鐵慢了不少,但路上有人聊天,還挺有意思的。”郭亞萍說,小劉不肯收取任何報酬,“我們夫妻倆得請他吃頓飯”。
已在北京工作近20年的王秀江,依然將自駕列為過年回老家的首要出行方式。樂于助人的他,很樂意看到自己的私家車成為朋友們的順風車。雖然追求方便快捷,但王秀江認為春運的第一要義,還是安全。“提前買好保險、檢查車況,路上小心駕駛,誰都不愿意看到好心辦成壞事,對吧。”王秀江說。
隨著共享經濟的發展,拼車回家、拼車返程漸成春運的一大趨勢。據網約車平臺滴滴披露的數據顯示,2018年春運期間預計使用順風車的人數將達到3300萬人,預計數據已經達到前兩年總和的3倍。
套用一句傳誦度很高的詩就是,相較于春運“主力軍”火車、飛機等,私家車雖“如米小”,但“也學牡丹開”,為滿足春節期間人們的出行需求而“拼”了。
中國旅游研究院訪問學者、韓國漢陽大學博士李秀認為,拼車回家、拼車返程為春節出行提供了另一種選擇,降低了個人的出行成本,也有利于緩解春運期間公共交通的巨大壓力。但拼車作為一種新興事物,目前缺乏相關配套的法律規定。李秀建議,參與拼車的各方最好事先簽訂拼車協議,明確各自的權利義務,維護好自身的合法權益。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