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而不復古 ——建言“傳統文化進教材”

自漢之后,出于政治的需要,在家-國進一步同構化的同時,一方面越來越突現了孝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則在敬與養之外,往孝里注入了越來越多的別的內容,特別是順,直至無條件的遷就、服從。

責任編輯:戴志勇

當我們試圖以召回傳統文化來彌補現代教育的不足時,需要警惕一點的就是,必得防止因這種彌補而損害現代教育的精神,以免百年新式教育在造就新國民性上取得的成就遭受損毀。(東方IC/圖)

自漢之后,出于政治的需要,在家-國進一步同構化的同時,一方面越來越突現了孝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則在敬與養之外,往孝里注入了越來越多的別的內容,特別是順,直至無條件的遷就、服從。對孝的這種附加與強化,與其說是出于尊孔,不如說是出于政治的需要——培養、造就與之相應的國民性格。

1912年1月19日,時任中華民國第一任教育總長的蔡元培簽發“普通教育暫行辦法”,宣布“讀經科一律廢止”,儒家經典從此退出中國中小學生的課堂。迄今過了百余年?,F在,山東省在全國率先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納入中小學必修課程,并已編出多版教材供中小學生使用。這意味著,百年之后,儒家經典重歸國民教育。

如果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算起,那么中國人學習、實踐儒家經典有2300多年;如果從通過科舉制而使儒家經典成為所有學子必修的核心內容算起,也有了1300來年。相對于這千年不斷的學習史,被廢止的這一百年,只不過彈指一揮間。不過,正如一百年前的廢止令并不簡單一樣,今天儒家經典回歸中小學必修課堂,也并不是一件可以不周全慎思的事情。

在這一件事情上,我們首先要非常清醒、非常明確、非常誠實地面對并記住一個歷史事實,那就是:以我們的傳統文化經典修身立國的滿清王朝,修習儒家經典有千年之久的中國社會,在遭遇西方文化世界和西方政治社會之際,幾無自保之力,所有的抵制與反抗,都一敗再??;在如此存亡之際,自新自救乃唯一出路,而僅靠傳統文化資源,卻幾無自新自救之力。讀經科廢止令的背后甚至認為,儒家經典有礙中國自新自救。

這個離我們并不遙遠的歷史事實向每個中國人擺明,單靠中國傳統文化資源,無法應對現代世界。因此,讓傳統文化,讓儒家經典,重歸國民教育,必須建立在誠實而勇敢地承認、反思中國近代史這個基本事實的基礎之上,以避免傳統在今天的回歸演變成簡單的文化復古。為此,在這一事情上,我們至少首先要考慮以下問題。

傳統文化回歸國民教育意味著什么

傳統文化作為必修內容重進國民教育,意味著傳統文化在國民教育中將發揮更重要的作用,首先意味著傳統文化在國民性格的塑造、國民人格的形成、國民價值觀的確立將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所以,這是一項需要特別慎重的事情,是需要對未來中國負責的重大事項。我們的編者和教師,包括在這里對這件事情的討論,都有必要抱著極其謹慎的精神與負責的態度,特別需要一種超越個人與小團體的眼下利益的精神,來面對這一事項。甚至需要超越個人與行業的眼光和見識,因而尤其需要傾聽不同的意見與擔憂,并針對這些擔憂做出預防性的安排。

有鑒于此,我們有必要回答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傳統文化進教材的必要性。

必要性:為什么要讓傳統文化進教材?

我們讓學生學習我們的傳統文化,究竟是為了什么?有什么必要?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邵小喬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