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務解碼】2017:中國磨煉風險管控能力

在“兩個一百年”目標的交匯期,根據總體國家安全觀,制定不同地緣戰略,來管控風險,始終是中國軍事外交的重頭戲。

責任編輯:姚憶江 實習生 李嘉鎵 郭欣怡

2017年9月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廈門會見來華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和新興市場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對話會的印度總理莫迪。(新華社記者 馬占成/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3月8日《南方周末》)

在“兩個一百年”目標的交匯期,根據總體國家安全觀,制定不同地緣戰略,來管控風險,始終是中國軍事外交的重頭戲。

2017年,中國周邊地區被多個國家攪起風浪。

“中國和俄羅斯挑戰美國的實力、影響力和利益,試圖侵蝕美國的安全與繁榮。”2017年11月18日,在醞釀了11個月后,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表了屬于他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第一次把中國的角色定位為美國的“戰略競爭者”。

美國向印太各國放出的“風向球”,不可避免地沖擊著中國的地緣形勢。

在中國西南,中國遇到了挑釁者——崛起中的印度,在中國東北,東北亞形勢撲朔迷離。而在東海,釣魚島問題不時地“蹦”出來吸引大眾眼球。

“龍象之爭”

2017年,一位一頭白發,留著絡腮胡子,戴一副細框眼鏡的印度領導人,把中印邊境拖進對峙境地。6月18日,印度邊防部隊非法進入中國洞朗地區,一時之間,“龍象之爭”成為全球熱點。

他就是印度總理莫迪,表面上看起來文質彬彬,卻以強硬而著稱。有媒體說他走路時,像個摔跤選手。在與人握手時,莫迪有時會給對方手上留下清晰的指痕,于是被稱為“鐵鉗”。

莫迪頗為關注的中印邊界線,全長三千多公里,被分成了西、中、東三段,而每一段邊界,都有爭議地區。令人意外的是,此次發生對峙所在的錫金段,中印雙方長期以來都認為沒有爭議。2017年初,中國駐印度大使還提出,雙方可以商談錫金段的邊界條約,爭取實現邊界談判的早期收獲。

“印度采取的這一軍事行動,動搖了中印一直以來在邊界問題上的某些共識,比如不讓邊界問題成為影響兩國發展的絆腳石。”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南亞問題專家韓華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1962年,中印兩國就曾因領土爭端爆發過戰爭。五十五年過去了,雙方的邊界線仍然未定,領土爭端成為中印關系發展的“絆腳石”。

印度的非法越界行動,看似出其不意。但在軍事科學院中美安全中心主任趙小卓看來,印度的行動顯然經過了充分的籌劃。

“就我個人的看法,印度軍隊進入中國境內,而且長期滯留不走,他最想達到的目的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邵小喬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