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雙百計劃”實施一周年: 千名社工打通農村“最后一米”

至2018年1月,廣東近千名社工試水農村已滿一年,“雙百計劃”專業總督導張和清形容它一波三折,峰回路轉,挑戰頗多。

責任編輯:呂宗恕 實習生 黃磊 張問之 陳楚紅

社區資源地圖需由社區用腳“走”出來,雙百計劃督導小組正依次和社工進行討論。(南方周末記者 劉怡仙/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3月8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廣東“雙百計劃”實施一周年: 千名社工打通農村“最后一米”》)

限于機構編制、人員配置以及落后的民政服務意識等,基層民政政策未能完全落地。留守兒童無人照看,精神殘疾等殘障人員未能得到及時救助,孤寡老人獨居家中等等,這些都需要社工來支持。

從投入大量資源的政府角度看,“雙百計劃”實施一年后效果如何、怎樣建立評估體系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周遠指指頭上房梁,一根鐵絲掛在那兒。“過不下去的話,就只能那樣了。”

因大病回鄉的周遠已經花光最后的積蓄,還落下半身殘疾。妻子離去,原本生活無憂的小家庭分崩離析。他的家里陷入一片混亂,年久失修的房子沒剩多少瓦片,墻體脫落,電線交錯搭著,進門的小露臺堆成垃圾堆。

“怎么還能住人呢?”進駐村子的社工黃小菲一時語塞。周遠6歲的女兒看著她癡癡地笑,令人心疼。

在農村,這樣需要救助的故事不在少數,也成為民政部門頭疼的問題。“部分地區民政政策落地存在‘最后一公里’甚至‘最后一米’的障礙”,部分基層干部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坦陳。

2017年廣東決心探索解決之道:讓社工進駐農村,去幫忙打通“最后一米”。社會工作者又被稱為專業的助人者,過去十年發展迅速,尤其在敢于先行先試的廣東。問題是,廣東社工發展存在區域不平衡問題,在珠三角外的地區并未得到長足發展。

“雙百計劃”應運而生。廣東省民政廳發函稱將在粵東西北地區建設200個鎮(街)社工服務站,942名社工落地村(居),以破解“最后一米”問題,促進社工區域平衡發展,同時展現社工專業性。

至2018年1月,廣東近千名社工試水農村已滿一年,“雙百計劃”專業總督導張和清形容它一波三折,峰回路轉,挑戰頗多。

“雙百計劃”的初衷

從村里人口中得知周遠的情況時,黃小菲、林楚聰和鐘思德三人剛落地汕尾陸豐東海鎮長輝社區社工服務站兩周。走村探訪后,周遠指著房梁鐵絲說的那番話令三個年輕人久久不能平靜。困境之中,周遠的偏激與絕望都展露無遺,急需幫助。

三人商量一番,想到了鎮里民政部門的臨時救助。他們帶著資料到了辦事窗口。“有這個人嗎?”民政部門的工作人員問。后續他們聯系了村干部,才進一步了解周遠的情況。

這幾乎是中國農村普遍面臨的問題,也是“雙百計劃”產生的重要背景。限于機構編制、人員配置以及落后的民政服務意識等,基層民政政策未能完全落地。留守兒童無人照看,精神殘疾等殘障人員未能得到及時救助,孤寡老人獨居家中等等。

這些問題即便在義工活躍地區也未能解決。汕頭市南澳縣云澳鎮村民吳燕青深有體會,他在當地組建了一支八十人的義工隊伍,依托善堂文化,經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吳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