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從一句話看黔酒圓桌會議的新信號
以白酒業為代表的食品工業,是中國經濟競爭最充分、市場化程度最高的領域。競爭與沖撞,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幾被業內奉為圭臬。然而,在2018年2月26日于茅臺國際大酒店舉辦的貴州白酒企業圓桌會議上,透露的卻是不一樣的信息。
茅臺兩位主官都用了大量篇幅表達同一個觀點,“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用袁仁國的話說,貴州白酒企業要建立共贏機制,一要打造利益共同體。積極尋求最大利益公約數、合作契合點,分享發展機遇,擴大共同利益,實現互惠互利、多贏共贏。要加強團結協作,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企業關系,在追求自身利益時兼顧他方利益,在尋求自身發展時促進共同發展。
二要打造命運共同體。“單絲難成線,獨木不成林”。只有合作共贏才能辦大事、辦好事、辦長久之事。全省白酒企業要融為一體,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發展格局。
三要打造責任共同體。大行有義,大責無疆。我們不僅要做好“自轉”,使企業持續健康發展;也要做好“公轉”,使行業不斷發展壯大。我們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畫好“同心圓”,唱好“同心歌”,實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齊發展。
李保芳高度認同“大家好,才是真的好”這個觀點。他說,茅臺一直秉承這個理念,只有我們共同成長,才能實現“黔酒”更好發展。所以,我們有義務、有責任攜起手來,共同開創貴州白酒新未來。他說,黔酒有競合的基礎,14枚中國馳名商標、3個“中華老字號”,貴州白酒品牌整體競爭力是很強的,這是共同壯大“黔酒”品牌最有力的支撐。
全省地市建機場、縣縣通高速、組組通公路,是我們互訪互鑒、互促互進最有力的保障。同根同源的歷史發端、神秘傳統的釀造工藝、別具一格的黔酒文化、得天獨厚的黔山秀水,則是我們最大的軟實力。所以,我們有基礎、有條件加強交流、加深感情、加強合作。李保芳說。
長期深入觀察茅臺,筆者知道這非外交辭令,亦非客套之言。
回顧茅臺在貴州省外的合作,不論是多年支持在北京生產醬香酒,還是與遼寧貧困地區建廠合作生產保健白酒,茅臺高層說得最多的話是“把市場做大了,對大家都有好處”、“為了伙伴的發展,茅臺義不容辭”、“茅臺要多向同行學習”等等,不一而足。
一個值得透露的信息是,“人民小酒”,在其董事長余留芬向總書記匯報的一年前,即已獲得茅臺從上到下的全力支持。
中國白酒業發展史上,貴州白酒板塊功不可沒。工業化初期,貴州白酒企業星漢燦爛、群雄并舉,因本地特殊的自然環境以及特殊的釀造傳統,黔酒陣營除了茅臺,也有董酒、習水大曲、湄窖、珍酒等為國人喜愛的品牌,“云煙貴酒”一說廣受認可。
上世紀90年代,茅臺尚未啟動市場化機制構建時,黔酒其他品牌已在國內市場縱橫捭闔、攻城拔寨。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貴州白酒板塊全線衰退,唯剩茅臺逆勢上揚,一枝獨秀。
中國改革開放之初,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換。白酒業競爭日趨白熱化,競爭與對抗是早期很多酒業企業家最重要的個性和技巧。經歷了這個過程的充分洗禮,貴州白酒業既有輝煌的歷史,亦有失落的衰退。
銷售規模從1998年的8億多元,到2017年的700多億元,貴州茅臺不僅在黔酒板塊遙遙領先,在整個中國酒業亦傲視群雄,雄踞全球烈酒市值第一、品牌價值第一,全球酒業單品銷售第一的高位,利潤幾占中國白酒行業半壁江山。
攜此氣勢,茅臺在戊戌狗年之首,以謙和的態度、開放的格局,誠邀黔酒企業諸位大佬上門,共同商議如何實現合作共贏、壯大黔酒實力、重回芳華歲月。從會議的布置、擺設以及對發言人的挑選等諸多環節,東道主的細心隨處可見。
發言順序不依企業大小、每一位參與者都備受禮遇。會議間隙,茅臺高層還提醒會場工作人員,空調溫度要調高一些,不要讓客人受涼感冒。
“大家要多走動,喝兩杯酒,加深感情。”類似的家常話,不絕于耳;“競合”、“共贏”等詞亦被屢屢提及。
無論是董酒這樣的老牌名酒,還是在茅臺鎮投資辦廠的勁牌統帥,無論是在茅臺對面創辦國臺酒業的資本大鱷天士力,還是“人民小酒”這樣的新派黔酒,企業家們對茅臺釋放的信號給予了強烈共鳴。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從一句話看背后的信號,筆者親歷了整個圓桌會議現場,有幾點感悟愿意分享:
一、告別“獨角戲”時代,不僅對貴州其他酒企有利,對茅臺發展亦非常重要。
貴州茅臺自1950年代工業化時代起步至今,歷經無數波折,甚至一度面臨生存的危機。在成長過程中,過去二十年來,茅臺在黔酒板塊一枝獨秀,全面贏得中國國內市場,并在海外全面發力。
茅臺因質量出眾而崛起,其過程既得益于中央到地方政府的支持,也得益于貴州本土豐厚的釀酒傳統。就像波爾多對于法國紅酒的重要意義,貴州對于茅臺,既是地理故土,亦是文化與品牌的故土,唇齒相依,不可分離。
沒有貴州釀酒業的整體發展,特別是整體產業氛圍的正向培育,包括對生態保護的強烈共識,茅臺要在千億目標之上,在未來贏得更多空間,特別是在提升品牌文化影響力方面,勢必遭遇產業土壤儲備不足的瓶頸。
二、超越競爭求合作,抱團取暖共發展,黔酒崛起才能進入新的時代。
貴州白酒業,是貴州未來加速成長過程中,值得培育的優質資產。歡迎競爭、鼓勵同業發展,方可給黔酒帶來更好的成長空間。
在波爾多、干邑、納帕、布魯塞爾等全球知名釀酒產區,當地業界共同打造規則、相互支持、共同保護資源,已成共識。作為中國白酒領軍企業,茅臺也意識到合作的重要。
過去兩年,他們率先在全國酒企推動互訪、建立“競合”機制。勁牌董事長吳少勛在圓桌會議發言時,認為這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中國行業的生態。
業內人士衷心希望,“同行是冤家”的局面,或因茅臺的推動,在貴州乃至全國白酒業成為舊章。開放與包容背后,是自信與活力,此次圓桌會議與會者們所取得的共識表明,在互聯網時代中國傳統制造業超越局限,建立現代商業倫理提供了一種思路:共同把蛋糕做大,比相互拆臺更好。
三、響應全省發展戰略,豐富“做足酒文章、擴大酒天地”內涵,讓黔酒成支持貴州經濟發展更重要的力量。
幾個月前,貴州省委書記孫志剛在聽取袁仁國、李保芳匯報茅臺發展戰略時,提出茅臺要“做足酒文章、擴大酒天地”。茅臺迅即行動,調整企業中長期戰略,全面貫徹高層意圖,并在更高站位上進一步理解“做足”與“擴大”,主動強化與省內白酒企業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貴州白酒業整體振興。
從區域角度看,茅臺推動貴州白酒企業圓桌對話,啟動了貴州白酒業抱團取暖的路徑。這將為貴州經濟,特別是黔酒行業的復蘇,聚變更多活力與動力。
茅臺在崛起過程中,積累了充沛的資產,也積累了豐富的市場經驗,更完善了一整套醬香酒生產標準,這些對提升貴州白酒業,是獨一無二的重要財富。
過去幾年,茅臺既全力拼市場,也“功夫在詩外”,圍繞“酒天地”布局了很多令業界矚目的板塊,如興辦茅臺學院,如計劃打造茅臺研究院等等,這些積累,是在為整個產業培育人才、凝聚智慧,業已超越一般企業的視角,對貴州白酒業的整體振興,將發揮深遠的戰略作用。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貴州作為傳統白酒產區,其發展環境與趨勢,已與二十年前有了根本不同。
今天的黔酒不僅姓“黔”,很多國內外資本看好貴州白酒資源,先期做了很多布局。此次圓桌會議上很多老品牌,比如董酒、珍酒,實際控制人為省外著名資本,知名酒企勁牌酒業,也在茅臺鎮安家落戶。
外來資金與實體的加盟,給做大黔酒“蛋糕”帶來更為豐富的基因和文化,也為本土企業的升級換代,提供了新的成長樣板。
此次圓桌會議只是一個開始。從本輪高質量的坦誠溝通起步,貴州白酒工業將在更大范圍內展開合作與互動。以“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為標志的“共贏”機制,必會給黔酒企業帶來不一樣的格局和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