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制落定,解讀“大環?!?
“環保不可能包攬天下事,對它來說,協調的職責更加重要?!?/blockquote>責任編輯:汪韜
在過去的1988年、1998年、2008年,以及當下的2018年,幾乎每個十年,國家層面的環保部門都會迎來一輪新的變革。
“環保不可能包攬天下事,對它來說,協調的職責更加重要。”
此前諸多的大部制方案中都包含一個共同的思路:“山水林田湖草一體管理”。
2018年3月13日,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下稱“方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方案中,國務院組成部門調整的前兩條直指生態環保領域,即組建自然資源部與生態環境部。與此同時,不再保留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國家海洋局和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
繼2008年國家環??偩稚駷榄h境保護部后,生態環保領域再次迎來機構調整。與以往每十年升格一次不同,這次不再是環保部的單純擴權,還整合了碎片化職能,增設協調機構。
環保機構改革進入深水區,兩個痛點越發難解,一是各部門環保職能交叉,二是環境保護的根本問題——與經濟發展的協調。
過去五年,大氣污染防治等三大戰役打響,中央環保督察組在各地刮起環保風暴,大環保的機制和成效初步顯現,也引發了探討。而今,這份機構調整方案被認為是一次對積攢多年問題的大掃除。只有在制度設計上下了功夫,環保才能是持久的“春風化雨”而非短暫的“疾風暴雨”。
真正切合了大部制的含義
根據方案,新組建的自然資源部收歸了此前國土資源部、國家海洋局、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的相關職責,還納入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的相關規劃職責,水利部、農業部的相關資源調查和確權登記管理職責等。
生態環境部則整合了多項散落在其它部門的環境保護職責,如發改委的應對氣候變化和減排,國土資源部的監督防止地下水污染,水利部的編制水功能規劃、排污口設置管理、流域水環境保護,國家海洋局的海洋環境保護等。
按照這次方案,改革后,國務院正部級機構減少8個,副部級機構減少7個,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設置組成部門26個。
在過去的1988年、1998年、2008年,以及當下的2018年,幾乎每個十年,國家層面的環保部門都會迎來一輪新的變革。
1988年,隸屬于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的環境保護局獨立,從局級單位正式轉為副部級的國務院直屬機構;1998年,國家環保局升格國家環??偩?,晉升正部級單位。
雖然同屬正部級,但當時的環??偩秩詾閲鴦赵褐鞴墉h境的直屬機構;2008年,在解決話語權弱、職能交叉的一片呼聲下,國家環??偩终缴駷榄h境保護部,身份也由國務院直屬機構晉升為組成部門。
“自然資源部和生態環境部兩個部門的組建是這次大部制比較大的亮點。”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毛壽龍認為,這也真正切合了大部制的含義,即把不同部門之間相似的職能整合,形成大部門。
毛壽龍認為,這次方案繼續和過去的幾次機構改革一脈相承,但也有所突破。“最早大部制改革是以所有機構的數量衡量的,減得多,成效好。而現在,更重視優化部門職能,進一步深化改革,比如組建大部門,將單一職能集中到某一個部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