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代表委員的聲音,值得你關注
全國“兩會”開幕以來,代表委員提出的不少議案、提案或建議,回應了近年來的輿論熱點,也與每個公民的生活息息相關。
責任編輯:吳筱羽
全國“兩會”開幕以來,代表委員提出的不少議案、提案或建議,回應了近年來的輿論熱點,也與每個公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圖為2018年3月8日,中國北京,人民大會堂。
(本文首發于2018年3月15日《南方周末》)
全國“兩會”開幕以來,代表委員提出的不少議案、提案或建議,回應了近年來的輿論熱點,也與每個公民的生活息息相關。根據媒體公開報道,南方周末記者摘錄了最受代表委員關注的部分議題。
培養麻醉醫生普及分娩鎮痛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協和醫院麻醉學教授黃宇光(建議)
2017年,某地產婦因疼痛難忍選擇輕生,引發公眾對產婦權益保障的討論。分娩鎮痛技術已經成熟,2008年,美國產婦采用分娩鎮痛的比例已超60%,而中國總體分娩鎮痛率不到10%。發達國家是1個麻醉醫生比3個手術醫生,而我國是1個麻醉醫生比7-7.5個手術醫生。建議從源頭抓起,在大學本科設立麻醉學獨立開課,提高麻醉專業人員的待遇。另外,建議明確和規范分娩鎮痛收費,同時將其納入國家醫保目錄。(據《人民日報》、央視)
將癌癥早期篩查納入醫保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結直腸外科主任醫師顧晉(建議)
癌癥已成我國疾病死因之首,且發病率和死亡率還在攀升。統計顯示,中國每年新診斷癌癥病例429萬例,總死亡281萬例,相當于每分鐘約8.2人確診為癌癥。癌癥防治的關鍵是“三早”,即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但我國現行醫療保障體系對癌癥主要集中在中間的診斷和治療環節,對癌癥早期篩查和晚期癌癥病人的安寧療護少有覆蓋。而恰恰是在癌癥病人的晚期,耗費了大量的醫療資源,而且,許多大醫院對癌癥晚期病人的收治沒有積極性。建議將癌癥的醫療保障體系向“兩頭”延伸,針對部分癌癥進行早期篩查、提早預防,將癌癥早期篩查納入醫保,加強對癌癥晚期安寧療護過程中醫療保障支付的研究?! 。〒侗本┏繄蟆罚?/p>
幼兒托育:明確門檻、納入監管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惠州市政府副秘書長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