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
“和而不同”的中國傳統智慧是最切題的。
責任編輯:戴志勇
從自然選擇的角度,這些追求與底層價值觀相反價值觀的零星個體都是進化樹上的死端,從代際傳承的角度看,能夠伴隨基因傳遞而穩定傳遞下去的價值觀,是這些底層價值觀,而不是相反的價值觀。
(本文首發于2018年3月15日《南方周末》)
對每個人來說,這都是一個切身的哲學命題:價值,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
看論據,哪一派似乎都有道理。主觀主義者說:彼之砒霜,吾之蜜糖。我看妙齡少女在櫻花樹下翩翩起舞,落英與水袖齊飛,你卻患有花粉過敏癥,避之唯恐不及。一些人覺得紅酒洋氣,小啜一口別有風情;一些人覺得紅酒太娘炮,白酒雄渾剛毅,喝起來才夠Man。
客觀主義者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貧苦,人之大惡存焉。人人都知道、都同意:生存比死亡好,健康比疾病好,長壽比短命好,美貌比丑陋好,聰明比愚昧好,富裕比貧窮好,真實比虛假好……
價值主觀主義與客觀主義都各有理據,為什么不可以都對呢?但把這兩派觀點等量齊觀、強行捏合到一起,也是不妥的。直接放到一個籠子里會打架,為了讓他們不打架,何不放到一個有上下間隔的籠子里?
一階價值客觀論
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有一個基本的生物學設定,那就是自我保存、生存繁衍,把生命之火更多更好地傳遞下去,這是寫在基因上的本能。為此,每個人必須努力奮斗,積累生存資源;為此,男女要結成家庭,共同撫育后代;為了增加生存優勢與競爭優勢,大家還要結成宗族乃至民族、國家等大共同體。人與人之間抱團、結成共同體也是較為底層的本能。
理解了這個基本設定,就不難推出一組完備的底層價值觀,乃是維系個人與家庭及以個人與家庭為基底的共同體生存綿延所必需的根本價值觀,可以稱之為一階價值觀。
首先,把自我保存的目標適當拆解開來,不難推知生存比死亡好,健康比疾病好,長壽比短命好;從基因選擇與個體選擇等角度看,美貌與聰明更有生存優勢;為了更好地自我保存,個人必須積累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