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父母微信狂轟濫炸,你是冷漠男還是媽寶男?
面對父母微信的狂轟濫炸,他們到底是回不回,聊不聊呢?
某調查顯示:生兒子的父母,在兒子長到17歲至30歲期間,幸福感明顯比生女兒的父母要低,既因為男孩長大后不像女孩那樣貼心,也因為進入婚姻的小倆口跟女方父母在一起的時間明顯比男方長。
“知道”(nz_zhidao)告訴你,面對父母微信狂轟濫炸,作為男性,不同選擇背后的深意。
不久前,幾張微信聊天截圖在社交網絡上走紅。
這是一個兒子和母親的聊天記錄。在微信搜索框里輸入了兒子的名字,彈出無數媽媽發來的信息:兒子起床沒/上班沒/吃晚飯沒/在干嘛/在忙嗎/在哪兒....
這些聊天記錄中,母親發了好幾條,兒子才回復一條:“好”“沒有”“知道了”。更扎心地是,兒子聊天頁面上的“媽媽”,后面有免打擾的圖標,也就是說,兒子把媽媽的微信聲音給屏蔽了。
不少男同胞表示,他們和自己母親的聊天也是這一畫風,難怪社交網絡上一直有這么一個說法,女兒還窩心點,生兒子的下場是,媽媽老了連聊天的伴兒都沒有。
但也有網友表示,他們理解父母的愛,卻也想要有自己的獨立空間和生活。而隨著微信時代的到來,二者之間的矛盾愈發突出。面對父母微信的狂轟濫炸,他們到底是回不回,聊不聊呢?該怎么回,又該怎么聊?
父母的愛如潮水,也是&ldqu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