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如何在逆境中“華麗轉身”成“超人”?宣布退休時他道出這些人生智慧
今年已有90歲高齡的李嘉誠,緩步走上職業生涯中最后謝幕的舞臺。
3月16日下午,發布會現場,李嘉誠出席會議。肖雄 攝
3月16日下午,發布會現場,李嘉誠出席會議。肖雄 攝
3月16日下午4時30分左右,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及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在香港中環長江集團中心舉行發布會。今年已有90歲高齡的李嘉誠,緩步走上職業生涯中最后謝幕的舞臺。
在聚光燈下,這位“李超人”宣布自己正式退休,回應了此前外界猜測。
李嘉誠是廣東潮汕鄉賢,他以非凡的努力譜寫人生,以智慧應對各種考驗、磨礪自我,才取得今日輝煌成就。本次,南方日報、南方+客戶端記者很榮幸受邀親臨現場采訪報道,南方+客戶端已開啟獨家直播,實時發布消息。
發布會現場,李嘉誠向媒體揮手致意。肖雄 攝
此次發布會一改往常發布業績環節,剛一開始,李嘉誠便首先作開場白。
開場白演講中,李嘉誠提到:“我創建一家公司,目的就是要報答股東。”隨后他起身鞠躬感謝各位多年來的支持。“46年來,無取薪水和花紅,一年只領5000元。”李嘉誠說道。他一生都在盡心盡力無私奉獻,全心全意做好事業,報答社會。
再“見”李嘉誠,他依然神采奕奕
2013年深秋,那是一個陽光和煦的午后,筆者走進長江集團中心70樓會議室,通過透亮的玻璃窗俯瞰香港維多利亞港全景,同時也等待著李嘉誠的出現。這時,一位老人緩緩走了進來,他笑著揮揮手,“大家好,我是李嘉誠。”在筆者詢問他對撤資傳言有何看法時,他說:“我的家在香港,‘長和系’的基地在香港,永遠不會離開香港。”之后,對于他準備何時退休的問題,李嘉誠說:“我已做好退休準備,但還沒有定出具體的退休時間。”那天是2013年11月22日?,F在,時間到了。
4年后的今天,于長江集團中心再“見”李嘉誠,他依然神采奕奕,讓筆者印象深刻。
從跟隨父母逃難到香港當學徒,最后成為香港“超人”,李嘉誠的奮斗人生有著太多的故事。通過采訪,筆者試圖勾勒出李嘉誠的一部人生小傳。
“搶學問”和“搶時間”
1928年7月29日,李嘉誠在廣東潮州的書香世家出生,父親李云經是一位小學校長。不足5歲時,李嘉誠就被祖母安排入讀小學,正式開始學校生活。李嘉誠很勤奮,算術是他的強項,常??既∏叭?。他也喜歡歷史和古典文學,從中學習做人道理。
李嘉誠曾告訴筆者:“人生各個階段都會有難處,但我最難的是日本入侵香港的那些年。父親病逝,不足15歲的我要挑起照顧母親和弟妹的重擔,當時還得了肺病,病情接近危險程度。但我還是充滿信心,告訴自己:我身為大兒子,要支撐這一家人的生活,還要為了前途‘搶學問’。那些年,我除了干活,就是在別人用來生火的廢書堆中找書看,修完中學課程。直到如今,我每天晚上都要看書,了解新的科技知識及與事業有關的資訊。”
1937年盧溝橋事變發生,日軍全面侵華。當時李嘉誠正在念初中第一年。戰火燒到潮汕,李嘉誠父親帶著一家五口跑到城外20多公里一處山區避難。1940年冬天,為避戰亂,他們逃難到香港,租了一間木板隔間房暫居。幾個月后,為了省錢,一家人搬到父親工作的塑料表帶公司留宿。
起先,李嘉誠在父親工作的公司當小學徒。1941年,日軍侵占香港。李氏一家在港謀生困難,李嘉誠母親帶著他的弟妹回潮州,李嘉誠則跟隨父親留在香港。到香港約一年后,李云經發現自己染上肺結核病,住進醫院治療。李嘉誠每天從公司拿一份伙食供父親兩餐食用,風雨不改。他照顧父親,又要打工負擔全家。
資料圖
看到書上的介紹,李嘉誠發現自己也有肺結核病的全部病征。為了不讓父親擔心,他隱瞞自己的病情,每天清早散步,呼吸新鮮空氣和曬太陽,以增強抵抗力。
1942年,在缺醫少藥的境況下,李云經辭世。在父親去世前一天,李嘉誠明白自己的責任,以堅決的口吻說:“我們一家人,一定會過得很好。”李云經當時聽后,沒再說什么,但兒子從他的眼神可以肯定,父親心里一定很安慰。為肩負供養家人的重擔,李嘉誠在塑料表帶公司由學徒轉為全職工作。
父親走了之后,李嘉誠獨自在香港,他深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不但學習有關塑料工業的知識,還買來原本用作燃料的舊書,包括初中至大學一年級教科書及《辭?!返?ldquo;搶學問”,還有“搶時間”,盡最大的努力去工作。
自修學習的努力,讓李嘉誠在工作上取得突破。16歲,文書同事生病,老板急需發出數封重要信函。在同事推薦下,李嘉誠協助撰寫六七封信。老板在滿意之余,更對他懂得會計和使用算盤感到驚訝,擢升其負責管理存放貴重手表和表帶的貨倉。17歲,李嘉誠主動調職成為塑料表帶批發推銷員,每天工作16小時,他的表現最出色,生意額比排第二名的同事多出7倍。
1946年時,憑著勤奮努力,18歲的李嘉誠在短時間內升任經理。他肺結核病發,幸好在其病發前3天,醫院剛好引進特效藥鏈霉素。他注射后,在醫院休養差不多一個月,便初步痊愈可出院。再經過一段時間的針藥治療,他漸漸康復過來,治好了肺結核病。
19歲,李嘉誠升任總經理,負責管理兩三百名工人及20名寫字樓職員。他拿到的薪金倍增,比家中所需的開銷要多許多。下班回家,他請老師幫他補習英文。
在管理工廠過程中,李嘉誠積累了對塑料工業的市場動向及生產技術的豐富經驗,為未來的成功建立了基礎,后來他決定創業,開啟了新的人生階段。
資料圖
從創辦塑料廠到涉足地產業
1950年,22歲的李嘉誠用自己多年積蓄和向親友籌借的5萬港元,成立長江塑料廠,以“長江”命名,寓意不擇細流、匯聚百川。
廠房不大,除了用作生產之外,李嘉誠另辟一個閣樓做寫字樓,晚上就睡在廠內一個儲物室。工廠24小時不停運作,由第一年起每年均有盈利。
1950年代美國的塑料工業最為發達,李嘉誠經常訂閱美國塑料工業雜志《Modern Plastics(現代塑料)》,藉以了解塑料工業的最新發展、世界市場和產品新趨勢,他從中學到塑料行業不少東西。
那時,香港普遍采用的塑料模機多屬注射式(injection moding),即將塑膠溶液注入模內。有一次李嘉誠在雜志上看到一部機器,可將模內未成形的膠管注入壓縮空氣,制成塑膠瓶或玩具,但機器售價需2萬港元,那時香港尚未引進這種機器。李嘉誠認為利用這部機器生產塑膠瓶的前景很好,只是當時經濟能力有限,于是決定嘗試自行研制。
他在思考怎么造模時,突然看見旁邊有一個可樂玻璃瓶,于是靈機一觸,將瓶口折斷。他把制好的既軟又熱的膠管放入可樂玻璃瓶內,然后把汽水吸管插入壓縮空氣機噴氣口,輕輕一吹,不用3秒,膠管沿著透明的玻璃瓶膨脹,形成塑膠瓶的模樣。這種自制方法雖然簡陋,但價錢只是雜志上那部機器的十分之一。
1955年至1957年間,李嘉誠的工廠開始生產塑料玩具及塑料日常用品,后來從雜志上看到一則介紹意大利生產塑料花的報道,說估計這種產品將來一定會大受歡迎。經研究,李嘉誠看到塑料花的發展前景,于是改造及擴大廠房,大量生產塑料花。1956年,香港當時只有兩家工廠專門做塑料花,李嘉誠的長江塑料廠是其中一家。當工廠業務初步成功后,李嘉誠養成閱讀其他公司年報的習慣。
1958年,李嘉誠意識到香港地少人多,土地求過于供,于是開始涉足地產業,投得香港北角及柴灣用作建廠的地皮,他也開始投資美國股票。1964年,北角及柴灣的長江工業大廈同日落成啟用,長江塑料廠正式改名長江工業有限公司,是全港營業額最大的塑料廠。
70年代初,李嘉誠認為塑料花甚至整個塑料工業會被新興工業所取代,決定在未被淘汰前將工廠結束。與此同時,李嘉誠的地產業務發展迅速,所得利潤已遠超于工廠業務,因此正式成立長江地產有限公司。1972年,李嘉誠感到一間公司要發展得快便一定要上市,此乃籌集資金、發展公司的最佳途徑,故將長江地產有限公司易名為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并以3元的訂價于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獲得超額認購65.4倍。
長實上市后,李嘉誠更開始留意別家公司的發展情況,其中包括在港上市的英資公司,發現他們以小量股份控制龐大資產,假若能收購這些公司,既能取得其資產,也可善用其人才,有助自己實現跨國企業的理想。
資料圖
資料圖
1974年,李嘉誠購入位于香港中環核心地帶的華人行。第二年,他又發展第一個大型私人屋苑——香港北角賽西湖大廈。1977年,長實收購美資永高有限公司(包括在港擁有的五星級希爾頓酒店),被稱為開創華資公司收購外資公司的先河。1978年,華人行改建竣工,長實遷入成為總部。由長實發展的香港中環地鐵站上蓋物業于8個小時內所有單位全部售罄,創下香港一日之內出售樓花價值最龐大的紀錄。三個月后,金鐘站上蓋的兩幢大廈,第一日賣出超過九成,再打破中環地鐵上蓋物業的紀錄。
1979年,長實從匯豐成功收購和記黃埔有限公司(和黃),李嘉誠成為香港華人入主外資集團的第一人。李嘉誠認為匯豐將和黃股份賣給他,主要是因為他可以更好地管理和領導這間公司。1980年,李嘉誠出任和黃主席。第二年,李嘉誠也登上雜志封面人物,并冠以香港“超人”的稱號。同年,他也正式結束塑料業務。
多元投資與迎合新科技
資料圖
1982年,和黃地產集團建成第一個“小型市鎮”香港仔中心。隨后多年,不斷推出新的房地產項目。和黃于1983年在香港展開移動電話業務。1985年,長實收購香港電燈集團有限公司(2011年2月易名為“電能實業有限公司”)。1987年,和黃集團收購加拿大赫斯基石油43%權益,開始向海外拓展業務。
自1990年代始,和黃大規模投資海外,迅速發展成為國際企業。隨著收購英國主要貨柜港菲力斯杜港75%的權益,港口業務拓展趨向國際化,是全球最大的獨立貨柜碼頭經營商。
1993年,長實投資位處北京市的大型地產項目——東方廣場(2004年落成)。和黃與內地企業合資發展深圳鹽田港,是華南地區具領先地位的天然深水港。
在隨后的幾年里,和黃成為全球第一家提供 CDMA 數碼移動電話網絡的移動電話公司;紅磡海逸酒店啟業,長江基建集團有限公司上市,長江集團四間主要上市公司重組,變為垂直式控股架構。1998年,和黃在黑龍江齊齊哈爾投資高科技大型稻米農場,為在內地第一項農業投資。
李嘉誠在汕大。
李嘉誠在汕大。
1999年,長江集團總部遷至現在的長江集團中心。進入新世紀后,長江集團業務更趨多元。2000年,媒體公司TOM.COM于創業板上市。第二年,推出全球首創的 24 小時全廣東話財經信息電臺新城財經臺。2002年,和黃宣布全球第三代移動多媒體電訊業務(3G)的品牌設計詳情;長江生命科技集團實現上市。
其后,和黃在英國、意大利、奧地利、瑞典、愛爾蘭、澳大利亞及香港推出 3G 流動視像與多媒體服務;屈臣氏集團、和記黃埔不斷開展海外收購,包括保健與美容產品連鎖店和港口碼頭等業務;由長江基建牽頭的財團完成收購并成立新公司,成為英國最大的配電商,服務范圍覆蓋倫敦、英國東南部及東部……
2012年5月25日,李嘉誠于集團股東周年大會后,談及其資產分配,表示長和系與赫斯基將交予Victor(指其長子李澤鉅),至于Richard(其小兒子李澤楷),李嘉誠則會以巨額資金支持其發展事業。
2015年,長江集團宣布重組,合并了長實與和黃的業務,并創立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以持有非房地產業務,及長江實業地產有限公司以持有房地產業務,藉以取得更現代化架構和更高效運作模式。
此外,李嘉誠與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共持有赫斯基能源約 70%股權。由赫斯基能源和中海油在南海合作的荔灣天然氣項目,為內地及香港市場提供天然氣。
李嘉誠經常留意新科技發展,了解其價值,他覺得,無論經營任何行業的人,都要留意和認識科技發展,否則會錯過很多機會。
新潮的移動支付,已成為李嘉誠投資的方向。2017年,長江和記與螞蟻金服宣布組成合資企業,共同運營電子貨幣包“支付寶HK”,進一步整合在線和線下的支付服務。
據2018年最新統計,長江集團業務遍及全球超過50個國家和地區,員工人數超過32萬人。
在90歲的里程碑上,李嘉誠畫上了職業生涯的句點。
(來源:南方+)
網絡編輯:周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