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十年”之后,一家法國藥企的中國生意經
作為一家在糖尿病、心血管、中樞神經等慢病領域有著較為完整產品線的制藥巨頭,賽諾菲如何能每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
責任編輯:何海寧
彭振科。
跨國藥企在華的黃金十年已逝,新產品價格利好不再,流通渠道收窄,技術優勢也被新興生物公司迎頭趕上,頻頻傳來的外企高管跳槽的消息更讓人惴惴不安。作為一家在糖尿病、心血管、中樞神經等慢病領域有著較為完整產品線的制藥巨頭,賽諾菲如何能每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
1982年來到中國的法國藥企賽諾菲,是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跨國醫藥公司之一。三十多年過去,賽諾菲早已適應了中國這片土壤,并保持著穩定的業績增長。隨著跨國藥企在華黃金十年的過去,這些繼續留下的公司已然掌握了嫻熟的生存之道。
和其他外企相比,賽諾菲顯得“十分接地氣”。
“我們是法國企業,更是中國企業。”這句話,賽諾菲中國區總裁彭振科(Jean-Christophe Pointeau)在短短一小時的采訪中兩次提到。
這位在賽諾菲僅三年多的法國人顯然對中國十分熟悉,媒體交流會上,他在與前排記者致意后,就徑直走向后方一位男記者,“嗨,老朋友又見面了”。
外企在華的黃金十年已逝,新產品價格利好不再,流通渠道收窄,技術優勢也被新興生物公司迎頭趕上,頻頻傳來的外企高管跳槽的消息更讓人惴惴不安。作為一家在糖尿病、心血管、中樞神經等慢病領域有著較為完整產品線的制藥巨頭,賽諾菲中國如何能每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
“響應中國政府號召”
“在過去五年時間當中,我們一直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2017年我們在中國的銷售業績達到160億元人民幣,實現了15%的增長。”彭振科十分滿意自己的成績,因為賽諾菲在其他新興市場,增幅通常只有5%—10%。
和很多外企一樣,中國占賽諾菲全球份額的5%,但已經成為其新興市場中最大和增速最快的國家。
覆蓋大醫院、高端人群可以看作是老牌跨國制藥公司的一貫發展戰略。但深入基層卻是賽諾菲在各個場合都反復強調的名詞。按照彭振科的說法,賽諾菲在中國的巨大優勢便是覆蓋了廣闊的基層市場。
2011年,賽諾菲就設立了針對縣域的獨立事業部,這是在華跨國企業的首例。彼時,新醫改剛開始兩年,一項重要目標便是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