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國務院新班子

今年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是自1998年以來力度最大的一次,其執行更考驗新一屆國務院組成人員。

責任編輯:吳筱羽

2018年3月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馮慶超制圖 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3月22日《南方周末》)

?專題按

“把民之所望,做改革所向。”3月2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記者會上表示,新一屆政府將進一步推進改革,轉變職能。

和李克強一同出現在記者會現場的還有4位副總理。他們和前一天剛獲任命的國務委員、部長,組成新一屆國務院班底。

新班底履職的時間當口,是決定中國未來走向的又一關鍵時刻。

在新的政經周期內,將迎來“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又要開啟第二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

一系列新的使命,在等著國務院新班子去履行。除了延續上屆政府的簡政放權,本屆政府的職能轉變重點將轉向“放、管、服”,在發展方式上,也將從傳統的動能拉動轉向創新驅動,強調“動能轉換”。“品質革命”今年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這意味著新一屆政府必須在邁向“中國創造”的道路上有所作為。

本次人代會期間,“生態文明建設”首次被寫進憲法,成為國務院要行使的職權之一,中國未來二三十年發展的階段性特征還決定了不能忽視 “鄉村振興”,而經過多年控制人口數量,人口工作的重心將轉向合理調整人口結構。

如何完成上述任務,事關國家未來與每個個體的命運,考驗著主政者的智慧。本期《南方周末》繼續推出“兩會”專題報道,關注新班底的新使命。

今年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是自1998年以來力度最大的一次,其執行更考驗新一屆國務院組成人員。

梳理名單不難發現,這支隊伍頗有定力,不少人有過臨危受命的“救火”經歷。部長層面也在本系統內長期任職,甚至有相當學術造詣,專業人做專業事,技術屬性進一步提升。

2018年3月20日上午,總理李克強與副總理韓正、孫春蘭、胡春華、劉鶴一同出現在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與中外記者會面,標志著新一屆國務院班子的正式集體亮相。今年全國兩會上,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已經通過,新班底的人事特點成為關注焦點。

今年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是自1998年以來力度最大的一次(當年的15個部委不再保留),正部級機構減少8個,副部級機構減少7個。改革主思路:將一類事項的權責集中于一個部門,新設立諸如退伍軍人、國際發展合作、移民管理等頗具大國氣象的部門,及改革國地稅體制等,手筆不小。

此外,長期關注人力資源管理的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董克用指出:結合黨的十九大報告和十九屆三中全會公告,本次改革是黨政一起改,不單圍繞經濟建設,更關注社會治理,力度超過以往,公眾將逐漸看到更多黨內機構的調整。

梳理本屆國務院新班底不難發現,這支隊伍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邵小喬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