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少年班應是因材施教的一種
40年前由物理學家李政道倡議的“早出人才”的少年班模式,經歷了幾輪輿論反思后,依然還頑強地存在著。
責任編輯:陳愷辰
2018年3月4日,西安,來自13個省的494名同學齊聚興慶湖畔,競爭西安交大2018年130個少年班入學名額,他們小的12歲,大的15歲。
(本文首發于2018年3月22日《南方周末》)
近日,一則《7名14歲少年考上西安交大少年班 是神童還是努力》新聞報道,提醒人們,40年前由物理學家李政道倡議的“早出人才”的少年班模式,經歷了幾輪輿論反思后,依然還頑強地存在著。新聞最后引用了一段學校自白:“少年班并不是超前教育,而是超常教育,就是針對客觀存在的智力超常者因材施教,提供更適合的學制和課程體制,讓他們得以更快更科學的發展。&rdqu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