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不妨從“學以成人”做起
中國經典里的很多資源,不僅不與做一個“現代文明人”矛盾,反倒可以對源自歐洲的“現代性”有所救正。
責任編輯:陳斌
中國經典里的很多資源,不僅不與做一個“現代文明人”矛盾,反倒可以對源自歐洲的“現代性”有所救正。相濟相生,好過非此即彼,才叫中國式的文藝復興。圖為南京夫子廟小學一年級新生在夫子廟舉行“開筆禮”儀式,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浸潤中開始新學期的第一課。
(本文首發于2018年3月22日《南方周末》)
中國經典里的很多資源,不僅不與做一個“現代文明人”矛盾,反倒可以對源自歐洲的“現代性”有所救正。
余英時曾說,我們不存在西方所謂的文藝復興,因為沒有像他們那樣從神權到世俗的過渡。這話可能不全對,我們固然沒有一個神權時代,卻經歷過傳統文化的全盤斷裂,曾被徹底的激進主義與物質主義所俘獲。能有一場中國式的文藝復興,慢慢走向認肯常情與常理的中和之道,在社會上培養起帶一點超越性的人文精神,還是很切題的。
“整理國故”很有必要,但只有讓涌動在其中的精義,如惻隱之心、浩然之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柯珂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