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老編輯”

在本書的文字中,也有相當的體現;如其中有多篇序、跋,或書評,便或論及中國經典的西譯,或西方經典的中譯,跨度之大,評論之得要領,莫非老派的編輯之本色。

責任編輯:劉小磊

《貌相集:影像札記及其他》,秦穎著,北京三聯書店,2016(資料圖/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3月22日《南方周末》)

我與秦穎兄結識于1990年代初,當時還俱為“少年”。他的工作,是做出版社編輯,我則為一家電臺療字,——用我后來開玩笑的話說,所謂“官資俱是校書郎”。當時的秦穎兄方背負青天,水擊三千里,我志不過斥鴳,卻也頗欲騰躍而上,翱翔蓬蒿之間。記得當時胡亂自學了點英語,便欲鉛刀一割,業余做一點翻譯。選定的書,乃是17世紀一部牧歌體的對話,即后來我譯作《釣客清話》的《垂釣全書》(The Compleat Angler)。當時開放不久,百物維艱,印刷費紙工,故一書之出版,猶很鄭重,與今天出版易如打印,是迥然不同的。我生也賤,無余蔭可庇;生活的地方,亦非大邑通都,無緣趨趁鴻儒碩學;故翻譯自翻譯,出版則無法子可想。記得某一日,劉皓明兄來,憐我“傖父空自苦”,遂提議寫信給何兆武先生,祈為推轂。我讀大學時,曾數隨皓明兄趨何先生之門,得于末座中,接其謦唾。于是便妄懷親近,寫了信過去。不數日后,便接何先生賜書,說京里無法子想,湖南出版社有位叫秦穎的先生,方組織譯作,故信已轉去并祈為顧拂云云。這便就有了秦穎兄來信,唯稱湖南不可居,已定計去廣東“花城”了。我當初寫信給何先生,本來就如老家說的閑漢撲棗,有事一竿子,無事也一竿子,落不落棗,盡管由他。于是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lee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