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倒逼醫生藥師聯合問診 重塑藥師

“藥劑科不就是發藥嗎?藥師怎么也上樓來了?”

責任編輯:袁端端 實習生 韓鈺澤

北醫三院帕金森聯合門診,醫生與藥師在商議患者病情。(南方周末記者 郭絲露/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3月22日《南方周末》)

試行聯合門診后,不少患者的第一反應是質疑。“藥劑科不就是發藥嗎?藥師怎么也上樓來了?”

但在病種復雜多樣、需要多學科知識的慢性病門診中,醫生們發現,“新藥層出不窮,研究數據參差不齊,臨床藥師給的專業建議就非常重要。”

凌晨四點剛過,任建明(化名)房中又傳來“砰砰”聲,每一聲都敲到妻子的心上。

為了抵御帕金森病帶來的身體僵硬,這位剛滿六十周歲的大學教授每天用錘子將后背敲得通紅。他需要同時服用八九種藥,每月的重要任務便是去醫院藥房取藥。

藥劑科對他來說就是取藥窗口,藥劑師則是窗口中伸出的一雙雙手。

現在,這雙手的主人們,正慢慢走到臺前。

2017年4月,國家衛計委、財政部等聯合下發《關于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工作的通知》,多年試點后正式在全國范圍內強制取消藥品加成。

一夜之間,藥劑科從“創收部門”變成了“負擔部門”,通過醫藥代表渠道拿利潤賺錢的粗放生存方式不再可行。這也倒逼藥劑師主動出擊,讓自己在診療環節中的作用越來越清晰。

一些三甲醫院開始試點“醫師藥師聯合門診”,這種幾乎與醫藥分開試點同時起步的嘗試,被認為是探索專業臨床藥師向藥事服務轉型的佳例,也是醫改新政的“意外收獲”。

“零加成其實就對藥劑科說了一句話:再這樣做就不行了。”山東大學醫藥衛生管理學院副教授左根永推測,取消藥品加成使藥事服務轉型“至少提速三十年”。

一張桌子,兩個人

持續服用多種藥物,正成為越來越多國人的生活常態。治幾種病的幾類藥能不能一起吃?過去,面對這個疑問醫生們最常規的操作方式是讓病人去問問其他科大夫。

“醫師藥師聯合門診”嘗試改變這一切。

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以下簡稱北醫三院)帕金森門診,診室中央擺著一張桌子,門診副主任醫師劉娜與主管藥師易湛苗分坐左右。醫生讀片、診斷后,叮囑用藥和其他注意事項的任務,由藥師來執行——聯合門診中,選藥、用藥醫生都和藥師共同決定。

任建明并沒注意診室里多了一個藥師。他只記得,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每次從診室出來,夫妻倆手上都會拿著一個單子,按照早中晚、飯前飯后,用不同的顏色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吳悠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