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 憲法監督:38年后迎來新局面

合憲性審查的范圍擴大到法律,即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法律、作出的決定都屬于合憲性審查范圍,“可以說,合憲性審查是一種真正的全覆蓋”。

責任編輯:蘇永通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首任主任委員李飛,在全國人大工作多年。這是2011年全國兩會期間,他出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與完善”的記者會。(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3月22日《南方周末》)

經歷了38年的討論,此次修憲定下方向:監督憲法實施的權力仍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掌;法律委員會更名為憲法和法律委員會,使得憲法監督能夠得到有效落實。

合憲性審查的范圍擴大到法律,即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法律、作出的決定都屬于合憲性審查范圍,“可以說,合憲性審查是一種真正的全覆蓋”。

2018年3月5日上午,人民大會堂內,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兼秘書長王晨正在做關于憲法修正案草案的說明。會場外,中國憲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焦洪昌不曾料到,這份說明會有超出預期的內容。

第二天下午4點18分,新華社發布上述說明的摘要,“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更名為“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的提議列在文尾。

根據上述說明,更名一事是2月28日十九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提出的,涉及憲法第七十條中法律委員會名稱的調整,“根據黨中央精神,將這個問題在本次會議審議憲法修正案(草案)時一并考慮”。

8分鐘后,新華社受權發布憲法修正案(草案)摘要,其中未有“憲法和法律委員會”的相關內容。中國憲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國社科院法學所研究員莫紀宏一度婉拒采訪,反復確認消息來源。

直到3月11日晚10點46分,新華社發布全國人大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從中確認“法律委員會”正式更名為“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后,莫紀宏才松了口氣。

“大家(原本)都認為這次肯定不會提的,怎么說呢?”焦洪昌猶豫一會兒,最終用“難以言表”概括他得知消息時的心情。

3月13日,憲法和法律委員會的19人名單,在全國人大10個專門委員會中率先出爐。第二天下午,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召開全體會議,對監察法草案進行統一審議,并提出了關于監察法草案審議結果的報告和草案修改稿。

全新的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從設立到首次集體履職只用了一天。而這個與憲法監督緊密相關的機構的誕生,歷時38年。

折中的方案

“學界呼吁的方案終于被采納了,”中國憲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武漢大學教授秦前紅在接受采訪時難掩激動,“并置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邵小喬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