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掌上制造龍卷風的詩人 洛夫的脆弱與強悍
那一天,就在今年3月初,位于臺北大安森林公園對面巷弄里,不到二十坪的飛頁書餐廳坐滿了近百位熱愛詩歌的人。
責任編輯:朱又可
圖為臺灣著名現代詩人洛夫。視覺中國
(本文首發于2018年3月29日《南方周末》)
那一天,就在今年3月初,位于臺北大安森林公園對面巷弄里,不到二十坪的飛頁書餐廳坐滿了近百位熱愛詩歌的人。我到時已稍遲,只能站在門口。正在講話的是另一位與洛夫同齡的向明,談到十二生肖為什么沒有貓的故事及與《昨日之蛇》(洛夫動物詩集)的關聯。其后洛夫太太陳瓊芳即預告繼這本之后還會有洛夫的愛情詩選出現。接著輪到洛夫講話,他因身體帶病,只能坐在椅上講,早已白發蒼蒼的他以蒼郁的聲音提及他近年出書的幾種面貌,包括主題式的如《石室之死亡》《隱題詩》《唐詩解構》,文物出土式的如《魔歌》,還有就是選集式的如這本新編的、選自散落在不同詩集中精挑出的動物詩集。接著由大陸來的胡樂民朗誦《蒼蠅》《蟑螂》兩首詩,配上音樂,將洛夫詩中人人厭惡的小生命卻寫得“物我同一”的感受傳達得挺傳神的。
發布會才一小時就結束了,詩人預先簽名的五十本書根本不夠,排隊等他再新簽順便拍照的有一長排,洛夫來者不拒。聽到座中的女詩人尹玲跟向明提及,越南十二生肖中有貓沒有兔,可能跟傳至越南時的兔年遇到卯年(與貓音近)有關云云。那天下午天色有點灰暗,冷風料峭,沒想到是最后一次在公眾中見到他。
回想第一回見到他,已是1973年的45年前了。那是在臺北劍潭的銘傳半山腰辦的復興文藝營,營主任是痖弦,來詩組(另有小說組、散文組等)講課的有商禽、洛夫等創世紀同仁。我與他正式的接觸是把一本有二三十頁淡藍封皮、寫滿詩的筆記本交給他,希望他看一下我的詩。他說一下子看不完,必須連同其他學員的作品一起帶回去。因文藝營長達一兩個星期,所以等他再來時,好像只笑笑說寫得好。我翻這筆記本翻了半天,要找他留下的痕跡,卻只在最后一頁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柯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