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食人間煙火的天使”,如何好好活?
中國約有6000多名在治的苯丙酮尿癥患者,他們終生依靠特制食物生存。能否堅持飲食治療?企業是否愿意投入生存?政府能否為其負擔?是他們面臨的三大難題。
責任編輯:袁端端
河南鄭州的新生兒篩查中心,有專門的PKU兒童特食倉庫,這是PKU患兒們少數能吃的“安全食品”。
中國約有6000多名在治的苯丙酮尿癥患者,他們終生依靠特制食物生存。能否堅持飲食治療?企業是否愿意投入生存?政府能否為其負擔?是他們面臨的三大難題。
他們的標簽是PKU,也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天使”。如果你以為他們是北京大學(Peking university)的學生,或是有特異功能的孩子,那就大錯特錯了。
30年前,上海新華醫院小兒內分泌科主任醫師顧學范常接診這樣的患兒——智力低下,頭發泛黃,身上散發出明顯的鼠尿味,肌肉不停地抽搐。一進診室,連護士都一眼可辨:“這是苯丙酮尿癥(phenylketonuria,PKU)!”
這是一種先天性遺傳代謝性罕見病,每1.5萬個新生兒童中,有一個會受到其影響。一旦特食斷供,苯丙氨酸就會在血液中儲積,干擾大腦發育,讓他們變得呆傻甚至死亡。目前,中國在治的PKU患者約有6000人。
“在7000多種罕見病中,PKU占有特殊的地位,因為它是可防可治的1%。”3月29日,在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和達能紐迪希亞共同舉辦的“彩虹關愛計劃”全國項目啟動會上,顧學范說。
得益于國內新生兒疾病篩查覆蓋率的提高,PKU的防治已經有了明顯好轉。嬰兒出生后的72小時內,只需采集足跟血送至檢測中心,一旦顯示疾病標志物苯丙氨酸高于一定數值,即可確診。
不同于其他疾病需要吃藥打針開刀,絕大多數PKU患者依靠特殊的飲食治療。“前端篩查已經覆蓋到了96%的新生兒,但后端的飲食治療跟得上嗎?家長能否得到有效的飲食和心理指導?”顧學范的疑問,也道出了當下PKU患者和家庭的困境。
靠昂貴“特食”存活
奶油蛋糕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