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 家與國
緬懷祭祀絕不是“封建迷信”,而是蘊含著深刻的智慧,昭示著我們這個文明的厚重與生生不息。
責任編輯:顧策 何海寧
緬懷祭祀絕不是“封建迷信”,而是蘊含著深刻的智慧,昭示著我們這個文明的厚重與生生不息。
(本文首發于2018年4月5日《南方周末》)
又到一年清明時。萬物復蘇,萬象更新,生命像花兒一樣恣意怒放,大地仿佛載不動生命的喧囂,天地間洋溢著生命的喜悅。這是一個表彰生命的節日。“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在這無邊春色里,我們踏青,祭掃先人的墳塋,寄托哀思,祈請先人的保佑。這個由來已久的傳統,連接樂和哀,感受生與死,最能體現中國人的生命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lee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