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禁演、志愿者舉報之后:300家馬戲團的聯名信

爭議背后,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的馬戲和動物們何去何從?

責任編輯:汪韜

開演前,馬戲團把十四頭老虎放進表演場里走動,適應場地。“給它們時間拉屎撒尿,正式表演時別影響觀感。”馴獸師說。(南方周末記者 崔慧瑩/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4月5日《南方周末》)

住建部明確要求動物園“嚴禁動物表演”,動物保護主義者指責馬戲團虐待動物,志愿者舉報流動性馬戲演出手續不全。2018年3月,經營慘淡的全國300家馬戲團長背水一戰,聯名寫公開信自救。

爭議背后,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的馬戲和動物們何去何從?

一陣陣焦躁的虎嘯嘶吼,不只是動物園特有的聲音,在“馬戲之鄉”安徽宿州埇橋區,走進農家也可以聽到。

至少有465頭東北虎、516只非洲獅常年蟄伏于此,像慵懶的大貓一樣,在農家院內十幾平米的籠舍或更小的籠子里繞圈。

在馬戲團動物馴養場的院子里,飼養員帶著2個月大的小老虎出來曬太陽。(南方周末記者 崔慧瑩/圖)

它們曾在天南海北的動物園里表演,如今都“宅”起來了——近幾年來,政策叫停、動物保護主義者抵制,馬戲團數量銳減,經營慘淡。

在一些馬戲團開始“賒賬”給老虎買肉吃的窘境下,2018年3月,全國300家馬戲團長聯名給國務院、住建部寫公開信,懇求修改政策。

“給瀕臨滅亡的千萬只珍稀動物重開生路!”這兩份附有每位團長的手機號、蓋了簽名紅印的公開信中,不只是馬戲人的呼喊,還有對動物的無奈救贖。

他們還給動物保護組織寫投訴書,言辭極為激烈。那種困獸猶斗的絕望情緒,正從籠子里的猛獸轉移到馬戲人身上。

他們、它們都在痛苦地尋找出路。

“都到了存亡關頭了”

2018年春節過后,有“馬戲大王”之稱的于金生擬好了公開信的草稿。

他是河北吳橋雜技世家的第十九代傳人。“住建部禁止動物表演后,馬戲團已經流浪六七年了。”2018年4月4日,他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像是被人掐住了脖子,聲音高亢而急迫,“動物保護主義者的行為,嚴重干擾了馬戲團的正常經營。我們這些團體必須聯合起來反抗了!”

2013年,住建部下發《全國動物園發展綱要》,明確指出動物園“嚴禁動物表演”。2017年9月1日,廣州動物園宣布園內經營24年的馬戲表演停止營業,但馬戲團拒絕搬遷。這次事件也成為馬戲表演的標志性事件,馬戲團們逐步從城市動物園搬到了野生、私營動物園,或轉為流動性短期商演的“跑團”。

于金生希望聯合更多人,他找到了宿州市埇橋區馬戲協會會長楊志遠。宿州馬戲幾乎占據了全國近70%的市場,一些注冊在外省的馬戲團,也大多出自宿州。

此時的楊志遠,也剛剛遭到志愿者投訴而停演了45天。

年近七旬的楊志遠人稱“中國第一虎”。他現在帶領的表演團能讓14只老虎同時登臺,其規模在國內十分少見。退休前,他在國內唯一一家國營動物表演團體——宿縣動物表演團(明星馬戲團前身)當了近30年的團長。

于楊二人一拍即合,當即拉了一個微信群。300家馬戲團長的聯合簽名在一周內收集完成,其中有110家來自宿州。截至發稿前,這一微信群聯盟已有330余家。

“希望獲得有關部門的重視,很多馬戲團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Golradir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