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簡牘研究引路人:追憶謝桂華先生
謝桂華先生的論文集《漢晉簡牘論叢》終于出版了,這一天已經期盼了很久,趕緊從網上購得一冊。捧著遺作,望著勒口上謝先生清瘦的照片,那些與謝先生相處的日子又浮現腦海。
責任編輯:劉小磊
《漢晉簡牘論叢》,謝桂華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本文首發于2018年4月5日《南方周末》)
謝桂華先生的論文集《漢晉簡牘論叢》終于出版了,這一天已經期盼了很久,趕緊從網上購得一冊。捧著遺作,望著勒口上謝先生清瘦的照片,那些與謝先生相處的日子又浮現腦海。
謝先生早年畢業于武漢大學歷史系,一工作便到了北京的中國社會科學院(1977年以前屬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直至去世。余生也晚,只是1996年以后,才開始和謝先生有往來,最初是緣于工作,后來,自己開始關注簡牘,更是受到謝先生多方教益與提攜。
1996 年,自己博士即將畢業,幾經周折,終于在社科院歷史研究所找到工作,被安排在秦漢魏晉南北朝室。那時謝先生仍任研究室主任,分配工作前查看檔案、了解情況等雜事都是謝先生親自從南城的建國門跑到學校處理的,這些都是事后才了解到的。
工作前就知道謝先生是研究漢簡的名家,他和李均明先生合著的《居延漢簡釋文合?!?,寫論文時亦翻檢過。工作之初,忙于修改博士論文,注意力依舊集中在北朝佛教信仰,研究上和謝先生沒什么交集,平時周二上班,只是簡單寒暄幾句,就各忙各的工作。雖然在北京生活了幾十年,謝先生滿口濃重的湘音未改,一開始不易聽懂。那時他正在處理江蘇連云港尹灣漢簡出版前的遺留工作,只是常聽謝先生提起,釋讀尹灣簡時,利用了復旦大學提供的紅外線儀器,多釋出不少字。
開始工作那年夏天,一個重要的發現是湖南長沙走馬樓古井出土了大量三國時期的簡牘。消息很快傳到了北京,謝先生頗為興奮,不時對我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