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的思想和學術影響最深刻的五位學者及其書
我九十五歲了,平生最崇拜的,是有先進思想的大學者。
責任編輯:劉小磊
劉世南,江西師范大學中文系退休教授,1923年生于江西吉安,著有《清詩流派史》《在學術殿堂外》《大螺居詩文存》《清詩三百首詳注》《師友偶憶》等。
(本文首發于2018年4月5日《南方周末》)
我九十五歲了,平生最崇拜的,是有先進思想的大學者。所以,我雖佩服閻若璩的學術成就,而崇拜的卻是顧炎武、戴震、汪中、龔自珍和魯迅。他們對我的政治思想和學術觀點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顧炎武
顧炎武指出有亡國與亡天下之別,“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于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日知錄》卷十三<正始>)后來梁啟超把這意思概括為“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使每一個中國人都知道愛國。而一個國家只有人民覺醒了,這個國家才能強大起來。我自己也是在這種思想啟發下,擴大對古今中外有關知識的理解,而獻身于正義的事業,包括學術工作在內。
我在科研方面,也受到顧氏很大影響。他說,著書立說,必“古所未有,后不可無。我確定寫《清詩流派史》,就因為汪辟畺、錢鍾書、錢仲聯幾位前輩來不及做,而朱則杰、嚴迪昌兩教授的《清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