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入殮師:把人從悲傷中解救出來 動物火葬或處灰色地帶

寵物火葬這一市場已存在十余年,有人歡喜,有人憂愁。

責任編輯:呂宗恕

一只老死的寵物犬的尸體下面,還鋪著它生前穿的衣服。(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4月5日《南方周末》)

寵物火葬這一市場已存在十余年,有人歡喜,有人憂愁。歡喜的是他們能為寵物的主人排解悲傷,憂愁的是這一服務仍處政策灰色地帶,沒有部門管理,沒有法律支持。

劉瑋將兔子“飯團”的遺體從冰凍的箱子中取出,生怕驚醒它,“飯團”這次再也叫不醒了,它在手術臺上意外去世。劉瑋要給“飯團”超度和火化,3年前,他辭職成為一名寵物入殮師,將自己的微信名改為“擺渡人”,希望可以把人從悲傷中解救出來。

53.9%的人愿意在寵物去世后購買火化、墓地等專業化的殯葬項目,《2017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中如此分析,2000年至2010年是中國寵物行業發展的孕育期,其中就有寵物殯葬業。

劉瑋所在的彩虹橋寵物善終服務機構(以下簡稱“彩虹橋”)在2009年應運而生,成為廣州市第一批“敢吃螃蟹”的寵物殯葬機構。將近10年的時間里,寵物殯葬仍處于一個“灰色地帶”,沒有部門管理,沒有法律支持。

現實版人狗情未了

“肥獅”被劉嘉銘調侃為“送貓去復診時的贈品”。2008年,她帶貓去寵物醫院看病,院長聊到狗狗“肥獅”多次送養被“退貨”,如果劉嘉銘接手“肥獅”,可以免費牽走。劉嘉銘當時想,這一口飯還是養得起的,她沒想到,9年后,為了“肥獅”,她差點要貸款。

“如同我對人生的看法,狗的一生應該有更多體驗才有意義。”領養“肥獅”之后,劉嘉銘帶它參加考試,成為狗醫生(“狗醫生”是亞洲動物基金的動物治療項目,經過嚴格考試的狗狗可以探訪病人、老人、殘疾兒童以及有需要的人,為他們帶去溫暖與慰藉)。2014年3月,“肥獅”成為國內第一只也是唯一一只松獅犬種的“狗醫生”,兩年后又晉升為“狗教授”,3年來,“肥獅”的身影出現在孤兒院、老人院、幼兒園、特殊學校……

2016年6月,“肥獅”被查出腎衰竭,它老了,開始走不動了,腎衰竭、髖關節等身體問題一直折磨著它。“我們準備貸款了。”就在劉嘉銘決定貸款救治“肥獅”的當天,它去世了。

“肥獅”生前給老人和小孩提供了14次探訪服務,離世后有人通過微博找到劉嘉銘,告知“肥獅”對他們的影響,“&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Golradir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