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美元量級,算一算美中貿易逆差背后真實的細賬
美國日前公布了對華“301調查”征稅建議清單,涉及我約500億美元出口。中方隨即公布了對等措施。
在全球價值鏈時代,某一產品的生產過程在不同的國家或地區進行,傳統的算法將全部順差都統計在終端產品出口國頭上,無法客觀反映貿易失衡與價值分配。
美國日前公布了對華“301調查”征稅建議清單,涉及我約500億美元出口。中方隨即公布了對等措施。
貿易逆差一直是美國的“心頭之痛”,美中貿易逆差更是美國多次揮舞貿易保護主義“大棒”的重要原因。已經被算了幾輪的中美貿易賬中,還有哪些不能忽略的事實?這本看似不平衡的貿易賬是否真的不公平?它折射出中美兩國產業發展的路徑,也是兩國未來發展與合作的重要參考。 美國時間3月2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總統備忘錄,宣布將對中國500億至600億美元的進口產品征收關稅。征稅清單將在15天內公布。 一石激起千層浪。 在貿易不平衡爭端中,被反復提及的中美之間千億美元量級的逆差因其巨大的體量,以及不同的計算結果,被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 據美方統計,2017年,美中貿易逆差的總額為3752億美元,占中美貨物貿易總量的47%; 而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這一數字為2758億美元; 美中貿易逆差到底有多大?為何同一個數據出現不同版本? 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史蒂芬·羅奇說,中美經貿不平衡很大程度上同供應鏈扭曲有關。據經合組織和世界貿易組織的貿易增值計算方法,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規模至少要減少三分之一。 在全球價值鏈時代,某一產品的生產過程在不同的國家或地區進行,傳統的算法將全部順差都統計在終端產品出口國頭上,無法客觀反映貿易失衡與價值分配。而增值算法,則能真正顯示出一國在價值鏈中的獲利情況。 以蘋果手機為例,按照2009年數字計算,一部在中國組裝制造的蘋果手機批發價為178.96美元,其中僅有6.5美元的價值是在中國產生的,其余都由美國設計商和韓國、日本等零部件供應商獲得。 也就是說,美國的貿易赤字可以分解為美國對日本和韓國等國的貿易赤字,如果將這部分剔除,當年美國對中國在蘋果手機上的貿易赤字就從19億美元減少到7300萬美元。 英國市場分析機構馬基特集團的研究顯示,從中國出口到美國的蘋果iPhoneX,其在中國生產的過程僅占其制造成本的3%至6%。 “我國出口商品在生產過程中使用了從其他國家進口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出口額中包含的并不完全是我國的附加值。”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說,在中美進出數字賬:“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導致逆差統計“虛高”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