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幸福:有100個招商局長的地產商
地產+招商引資,是華夏幸福的兩條腿。但這個模式,能否在環京樓市嚴調控的現實中生存?
責任編輯:吳金勇 助理編輯 溫翠玲
環京樓市調控一年來,華夏幸福的房地產收入增速大幅下滑。
(本文首發于2018年4月12日《南方周末》)
地產+招商引資,是華夏幸福的兩條腿。但這個模式,能否在環京樓市嚴調控的現實中生存?
2018年3、4月份,A股上市企業進入披露年報季,華夏幸?;鶚I股份有限公司(600340.SH,下簡稱華夏幸福)卻陷入密集輿論漩渦,隨著環京樓市調控的持續加強,關于華夏幸福“資金鏈緊張”“銀行停貸”“賣地求生”的傳聞不脛而走。
2018年3月29日,華夏幸福發布2017年年度報告。
報告顯示,2017年華夏幸福實現銷售額1522.12億元,同比增長26.50%,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87.81億元。這樣的業績雖不能與“宇宙第一房企”五六
千億的銷售額相提并論,但也足以躋身十大房企之列。
年報顯示,其兩大主業為房地產開發和產業發展服務,其中房地產收入占比48.79%,與上年相比增速為-18.22%,而產業發展服務收入占比38.93%,與上年相比增速達110.41%。兩大主業涇渭分明的增長趨勢,反映了這家環京第一地產公司的真實現狀。
“華夏幸福有兩個掙錢的買賣,一個是產業新城,一個是房地產,但本質上他們屬于產業園區開發運營商。”華夏幸??偛妹象@接受了南方周末記者采訪,并闡釋了華夏幸福的商業模式。
據2017年年報,兩項業務中,房地產開發為公司帶來的毛利率為22.27%,提供了四成的利潤,產業發展服務的毛利率為92.25%,為公司貢獻了六成利潤,而所謂產業發展服務就是與政府合作開發產業園。
華夏幸福在與政府合作開發產業園中,負責制定園區的定位、規劃,并出資建設園區的道路、綠化、管網等基礎設施。之后,它還一攬子負責園區的招商引資、產業導入。每落地完成一個項目,政府則需向華夏幸福支付落地投資額45%的費用,以及將來一定比例的稅收提計,刨除基建成本,就構成了華夏幸福主要利潤來源。
正是項目引進“抽成”與房地產開發兩本生意經,澆灌出一家隱形巨無霸。年報顯示,2017年,華夏幸福的產業園區新增簽約入園企業635家,新增簽約投資額1650.6億元,同比增長47%;其中,新增結算為產業發展服務收入的落地投資額545.2億元。
華夏幸福的崛起表明,在中國,產業發展服務的毛利和擴張速度可以媲美傳統房地產開發。地產+招商引資不僅是一門生意,而且還是一個高門檻的大生意。
房地產輸血園區
2017年報顯示,公司實現銷售額1522.12億元,其中,產業新城業務園區結算收入額299.12億元,房地產業務簽約銷售額1200.51億元,其他業務(物業、酒店)銷售額22.49億元。
雖然產業園的結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