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需要自我成長的學教共同體
當教師只依賴外在的壓力逼其就范的“師訓”時,教育者可能已經失去了作為完整的生命所必須的追尋自由的動力和熱忱。
責任編輯:戴志勇
教師職業是一個需要終身學習,不斷相互分享中去發掘生發自我的歷程,只有不斷關注生命的完整與成長,才有可能有生命相互映照的火光。
(本文首發于2018年4月12日《南方周末》)
當教師只依賴外在的壓力逼其就范的“師訓”時,教育者可能已經失去了作為完整的生命所必須的追尋自由的動力和熱忱。
如果說應試教育通過制造升學的一道道嚴密門檻,形成重重對未來的焦慮逼迫學生和家長就范,而師訓系統也似乎走著類似的路——這樣的師訓機制下,會有怎樣的學習教研效果?
“師訓”本應該是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教學相長的過程,是自發自覺愉悅成長的過程,也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不斷對照從教的初衷,堅守教育的本質——所謂“人即目的”,既針對學生,也是針對教師自己。當教師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