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獎學金評選中的“抱大腿”現象
“抱大腿”常被認為是“學渣”生存必備技能,內含著一種弱者的生存邏輯:用情感示弱祈盼拯救、或隱或顯的利益置換等等。
責任編輯:戴志勇
大學的獎學金評定、保研、出國機會也或多或少與學生志愿服務有所關聯。但是,個別學生在網上購買一紙志愿服務證明,甚至這些證明還蓋有公章。
(本文首發于2018年4月12日《南方周末》)
“抱大腿”常被認為是“學渣”生存必備技能,內含著一種弱者的生存邏輯:用情感示弱祈盼拯救、或隱或顯的利益置換等等。
對大學生來說,獎學金不僅是榮譽,且是在校期間為數不多靠學習獲得物質獎勵的機會。以國家獎學金為例,本科生8000元,研究生20000元,頗具吸引力。不同于高考的是,獎學金評價學生的維度相對較多,一般會突破學習成績的單一指標。然而,據我觀察,如果是一種機械式的量化評價,也可能出現很多涉嫌投機取巧的做法,比如:組團隊參與競賽,合作撰寫、發表論文,甚至課程小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