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危機系列報道之二】十年十倍,油價為何瘋漲
在這場整個世界都為之埋單的游戲中,到底誰是最大的贏家?又是什么力量在推動著石油價格的非理性上躥?
責任編輯:吳傳震
投機利用了恐懼 恐懼推高了價格
編者按
去年1月,原油每桶50美元。去年8月,漲到75美元。而現在已經超過了130美元。一桶原油每上漲1美元,對世界最大石油輸出國沙特阿拉伯來說,每天就將多進賬970萬美元。但盡管如此,沙特石油部長上周指出:“目前石油價格的上漲沒有道理。”另一個石油輸出國科威特的財政部長本周二也指出,目前的油價太高了,“合理的價格應該是每桶 100美元左右”。然而,原油價格將繼續暴漲到150甚至200美元的預測仍不絕于耳。
目前的高油價已經導致了全世界的通貨膨脹,并嚴重威脅著全球的經濟增長,因油價上漲而引發的大規??棺h活動席卷歐亞,有的還釀成暴力事件。
那么,在這場整個世界都為之埋單的游戲中,到底誰是最大的贏家?又是什么力量在推動著石油價格的非理性上躥?
300%的暴利
1998年,國際石油價格處于低谷,在10美元一線徘徊。其時,美國石油巨頭雪佛龍安慰它的投資人說,別怕,只要油價高過10美元,咱就有得賺。
即使最有想象力的人,彼時也難以想象,僅僅在十年后,一夜之間,油價的純漲幅會超過10美元。而如此難以想象的事情確實發生了:就在本月6日當天,紐約商品交易所7月份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每桶猛漲10.75美元,收于138.54美元。這創下了兩項歷史記錄:最高收盤價、最高單日漲幅。
世界各地的石油生產成本很不相同。依照1990年代的數據,最便宜的中東地區每桶的成本僅為1至3美元,英國北海的油田則為4至21美元。當時的報告說,國際上大的石油公司的平均“井口成本”大致為每桶9美元,加上運輸費用和必要稅費,生產商的平均保本水平在12美元上下。一些拿到好的資源的石油商能把成本做得更低,所以雪佛龍說它在10美元就有得賺應該不是吹牛。
假設石油的生產成本在過去的十多年里增長了2倍,則其平均成本為36美元。當原油價格接近140美元時,每桶石油的利潤就高達100美元,利潤率超過300%!
在如此瘋狂的石油背后是什么呢?它是一個短暫的瞬間價格還是未來的長期穩定價格?“我個人的看法是,在未來五到十年時期內,如果供給結構不發生大的變化的話,可能整個高油價仍然會持續一段時間。”供職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石油問題專家鄧郁松說,當被要求給各種因素對油價的貢獻度做評估時,他說:“供求關系貢獻了40%,美元貶值的因素貢獻了40%,其余是投機等其他因素。”
對石油供應的擔心和重視不光是鄧這個學者的看法,中國的決策部門顯然也非常重視石油的供應問題。這解釋了中國為什么會在地球的各個角落里急切地尋求石油資源:對于信奉&ldquo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