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膠圍城”下的香港民間協作

因政策限制,讓香港這一曾為境外廢料進入內地的中轉站,正面臨著更為迫切的“廢料圍城”威脅。

責任編輯:呂宗恕

香港三色回收桶經常出現滿溢的情況。(王文粵/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4月12日《南方周末》)

因政策限制,讓香港這一曾為境外廢料進入內地的中轉站,正面臨著更為迫切的“廢料圍城”威脅。

香港公共回收網絡還未完善,特區政府應與回收業界共同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回收網絡:由小型公司收集廢塑料品,有足夠資本和場地空間的大公司進行技術升級,負責將回收來的塑料造成顆粒原材料。

從2017年10月起的每月首個周六,雋成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雋成”)的創始人黃穎灝都會派貨車到香港西貢區的萬宜游樂場附近,收集由西貢民間團體“西貢之友”和“貢想”回收來的塑料廢棄物??墒切〔迩粩?,不但車位難找,回收活動還因“擾民”被投訴。

長期以來,香港的廢塑料回收率都徘徊在低位。根據香港環境保護署(以下簡稱“香港環保署”)發布的數據,2016年廢塑料回收率僅為14%。

而2017年7月內地進一步收緊了進口廢料的政策限制,讓香港這一曾為境外廢料進入內地的中轉站,面臨著更為迫切的“廢料圍城”困擾。

不少民間團體及人士自發組織、聯結,希望通過自己的行動感染到更多的市民參與到廢塑料回收行列中,也希冀于當地企業、政府部門能有更多的作為。

“廢膠圍城”

時隔半年,香港浸會大學生物資源與農業研究所教授黃煥忠及其研究團隊嘗試與此前接受調查的205家香港廢物回收商聯系時,卻發現多家已經倒閉了。直接的誘因是內地收緊了回收物料進口政策。

2017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要求2017年年底前,禁止進口來自生活源的廢塑料、未經分揀的廢紙等24類固體廢物。這項新政的出臺,意味著今后香港廢塑料要造成膠粒原材料,才能出口到內地。

黃煥忠告訴南方周末,香港回收商在整個全球回收鏈條中處于最基礎的環節,“就像是一個收買佬,不是回收再造業”,大部分廢塑料回收商只有一臺壓縮機,將從外國收來的廢塑料物打包后,就直接轉運、賣給中國內地或東南亞等地的回收再造商。

回收業的技術水平低下,也導致香港在塑料等垃圾處理上過度對外依賴。根據香港環保署公布的數據,2016年通過香港的廢物回收系統收集來的塑料量約為12.59萬噸,其中被運往內地及其他國家循環再造的比例高達94%。

內地此番收緊回收物料進口政策,猶如斷了大部分香港廢塑料回收商的出路,停收廢塑料成為了他們的無奈之舉。香港環保團體“綠惜地球”2017年12月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香港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zero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