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生小語
正是讓我們受傷的人,讓我們明白人性是如此復雜難解
責任編輯:劉小磊
(本文首發于2018年4月12日《南方周末》)
第一次在臺灣看到“焿”字,不知道什么意思,見與肉相連,斷定是“羹”的俗字。字典查不到這個字,應該是臺灣的簡化字了。由此推想,臺灣人口若多到大陸一樣,必定也會是滿地俗字。即令政府不推廣,民眾自己也會簡化。大陸頒布的第一套簡化字是六朝、唐宋人就使用的,第二套也是明清人就使用的,都符合標準草書字體,只不過有些簡化得太不雅,最終還是廢止了。但民間我行我素,如“韭菜”寫作“ ”之類。畢竟,符號總以方便使用為原則,文字從來就是約定俗成的。
讀齊邦媛《巨流河》,感念自己的讀書歲月,雖動蕩而貧乏,畢竟還是安全的,沒有戰爭和炮聲的惶恐,不免心生一點小小的竊幸。書中敘述的歷史,基于個人感知,多有被歷史遮蔽或忽略的真相,但偏見也是明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Golrad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