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是一枚小小的青團
吃一口清明團子,品一口故鄉情怯。
責任編輯:吳悠
“桃花春色暖先開,明媚誰人不看來。”簇擁在枝頭一夜開放的花,吸引各地游客紛沓而至。溫暖的春光里,大街小巷的食店也悄然開始了青團的售賣?;熘脑碌念伾c青草香氣的團子,靜靜地包裹在塑料薄膜中,光滑圓潤,就像是《三體》里的水滴。
悄然盛開的花吸引了游客的目光和腳步
作為在中國流行了兩千多年的食物,青團以其獨特的外觀,清新的口味為大家所熟知、喜愛。時代更迭,青團的口味和式樣不斷改良,不變的是青團的文化歸屬感。
青草為汁,色如碧玉
關于青團的起源,眾說紛紜,最早可追溯至周朝?!吨芏Y》記載,“仲春以木鐸循火禁于國中”。新火未至,則禁止生火,人們必須提前準備一些冷食充饑,其中就有一種叫做“青精飯”的食物。據《瑣碎錄》:“蜀人遇寒食日,采楊桐葉,細冬青染飯,色青而有光。” 這寥寥數語,便是青團最初的模樣。清初詩人袁枚也有過類似的描述,“搗青草為汁,和粉做粉團,色如碧玉。”
除此之外,民間還流傳著一個令人動容的故事,紀念春秋名臣介子推。傳說晉文公重耳在流亡期間缺少糧食,一度頻臨絕境。他的隨臣介子推忠心耿耿,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給重耳食用,以保他的平安。然而,晉文公掌權之后,對當年跟隨他的人一一論功行賞,卻唯獨忘記了救他性命的介子推。有人作了一首《龍蛇歌》來指責晉文公的忘恩負義,晉文公幡然醒悟,前去拜訪隱居綿山的介子推,意欲彌補過錯,卻吃了閉門羹。聽信小人之言的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