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廷頓舞蹈癥的治療突破 讓患者停止跳舞

亨廷頓舞蹈癥是一種在歐美人群中發病率較高的神經退行性遺傳病,因患者身體運動機能不受大腦控制,表現出手舞足蹈等癥狀而得名。

責任編輯:朱力遠

亨廷頓病是一種遺傳性神經退行性病變,尚無有效治療手段,不過最近研發的反義寡核苷酸藥物,有可能終止突變亨廷頓蛋白的合成,有望顯著改善患者的癥狀。(資料圖/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4月19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讓患者停止跳舞 反義寡核苷酸藥物有望治療亨廷頓舞蹈癥》)

亨廷頓舞蹈癥是一種在歐美人群中發病率較高的神經退行性遺傳病,因患者身體運動機能不受大腦控制,表現出手舞足蹈等癥狀而得名。一般初次發病10~15年后,患者最終會因營養不良、癡呆或感染等并發癥死亡,而且后代也可能患病。

雖然亨廷頓病研究歷史已超過140年,遺憾的是至今仍然沒有有效的治療手段。不過,據2018年3月1日在美國加州棕櫚泉市召開的第13屆亨廷頓病治療年會公布的消息,美國Inois制藥公司和羅氏公司聯合開發的一種反義寡核苷酸新藥,有望治療亨廷頓病。

大腦中的致命蛋白

其實,這種病的癥狀從中世紀開始就有記載。1872年,一名年輕的美國醫生喬治·亨廷頓(George Huntington)首次準確描述了這種病的主要癥狀及遺傳特性,因此該病被命名為亨廷頓病。

流行病調查顯示,亨廷頓病也是一種罕見遺傳病。全世界亨廷頓病發病率約為每十萬2.7人,其中歐美國家的發病率較高,每十萬人的發病人數達5.7人,美國約有3萬患者;亞洲發病率較低,每十萬人中僅有0.4人,預計中國約有300個家庭受到該病的影響。

1993年,一個由多個研究團隊組成的國際聯合研究小組歷經十多年,成功找到了亨廷頓病的致病基因,即亨廷頓基因,該基因位于人類第4號染色體的短臂上。這一國際合作研究項目的發起人和協調人為南希·韋克斯勒教授(Milton Wexler),她的外祖父、母親和三個舅舅都罹患亨廷頓病,這也促使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柯珂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