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影響最大的四本書

我把自己作為讀書人的經歷分為以下幾個階段:一是“好讀書,不求甚解”階段。二是“為己之學,為人之學”階段。三是“盡信書,不如無書”階段。

責任編輯:劉小磊

徐國琦,香港大學歷史系教授,著有《中國與大戰:尋求新的國家認同和國際化》《奧林匹克之夢》等(資料圖/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4月19日《南方周末》)

我把自己作為讀書人的經歷分為以下幾個階段:一是“好讀書,不求甚解”階段。二是“為己之學,為人之學”階段。三是“盡信書,不如無書”階段。這三階段論似乎與王國維先生的學問三境界說有點相輔相成。他的三境界如下:“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里不敢掠王先生之美,就不再展開了。

如同我不久前在內地出版的一本小書《邊緣人偶記》所坦白的,我出身貧寒之家,小時候沒有讀書環境和機會。在求知欲最強的階段無書可讀。僥幸考上大學后,像饑餓之人突然遇到食物,立即不加選擇地進入“好讀書,不求甚解”階段,找到稍有興趣的書馬上就讀起來,可謂饑不擇食,時常發生陶淵明所謂的“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情景,甚至達到唐太宗提到的“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之境界。尤其是找到一本所謂的時髦書或禁書,實在是能體會古人的“雪夜閉門讀禁書”的快意?!豆盼挠^止》以及各種野史筆記、王了一(古文字學家王力)的《龍蟲并雕集》、曹聚仁的《我與我的世界》都是在這一時期好好享受過的。雖然這一階段主要集中在讀書早期,但直到今天在讀專業書讀得頭昏腦脹時,我偶爾也會回到初心,找一些輕松書籍,放縱一下自己,修身養性。

這種“信手拈來、快意讀書”時期可惜很快就成為奢侈品,可遇不可求。當讀書已成為稻粱謀和在學術界生存立足的敲門磚和工具時,即進入所謂“為己之學,為人之學”階段。這時候讀什么書是必須有所選擇或沒有選擇??梢哉f是功利性讀書,有的放矢。讀書的主要目的是要為自己立言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柯珂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