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未來 戰時敘利亞的“地上”與“地下”的生活

一旦走出那個封閉的環境,警惕和防范馬上會浮現在每個人的眼神中。

責任編輯:聶寒非

在建成于18世紀的阿薩德帕夏客棧附近,一位經營手工木制棋盤店的老人在展示他的商品。(李亞楠/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4月19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地上”與“地下” ——戰時敘利亞的二重生活》)

“是的,那就是‘穆卡巴拉’,也就是你們口中的敘利亞秘密警察,”瓦利德皺著眉頭嘟囔道,“我們還是減少在酒店大堂見面吧,因為那些家伙會盤問和登記我的身份。”

對齊尼婭來說,政府雇員和黑市交易者這兩重身份之間并不存在無法彌合的鴻溝:同樣是為了謀生。上一分鐘她可以用僵硬的意識形態語言對筆者宣讀禁令,下一分鐘則立刻變身為機警靈活的私兌外匯專家。

當人們穿過老城中心狹窄的街道、像玩迷宮游戲一般聚集到某個角落時,他們的心房可以對任何一個外國人敞開,肝膽相照、淚流滿面。但一旦走出那個封閉的環境,警惕和防范馬上會浮現在每個人的眼神中。

對2018年4月7日發生疑似化學武器襲擊事件的大馬士革東郊小城杜馬,筆者的印象并不遙遠。2017年那個烈日當空的初秋午后,一輛油漆斑駁的二手“標致”牌轎車曾經載著筆者和向導瓦利德,小心翼翼地行駛到距離杜馬市中心不足3公里處。

對瓦利德來說,那是他回不去的故鄉——2012年秋天內戰擴大到大馬士革農村省之前,他和母親、妹妹就居住在杜馬的一幢老式公寓樓里。隨著杜馬守軍在2012年11月被反對派武裝“自由敘利亞軍”逐退,尚未完成大學學業的瓦利德被迫和家人一起搬遷到大馬士革老城附近,另覓棲身之所。

在那以后,杜馬以及位于其外側的古塔郊野變成了政府軍無法踏足的飛地——即使是在反對派勢力已經大大衰弱的2018年初,他們依然牢牢控制著以杜馬市為中心的數十平方公里的土地,將政府軍及其盟友與超過10萬名當地居民隔離開來。從杜馬地區向大馬士革方向不定期轟鳴的迫擊炮,有時會讓哈米迪亞集市內已經恢復營業的商鋪店主應聲抬頭。但一陣惶恐的張望過后,他們便重新恢復了吆喝。

在靠近杜馬的公路上不時閃現的短途客車,多少暗示了此地并沒有達到與世隔絕的狀態。但沿途那些被火藥爆炸的煙霧熏黑、所有門窗處都堆滿沙袋的殘破建筑又證實:對抗在這里從未停止。

這種精疲力竭而又無人情愿后退的狀態,正是今天敘利亞內戰的真實寫照——在俄羅斯和伊朗的全力支持下,2017年內,政府軍在北部和東部戰線都取得了重大戰術勝利。然而對阿薩德政權忠誠程度最高的阿拉維派穆斯林在慘烈的戰事中已然蒙受了重大傷亡,大量青壯年人口的出逃又使政府軍無法獲得兵員上的補充。他們只有依靠來自黎巴嫩的真主黨志愿者和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的求勝欲,一寸一寸地擠壓反對派武裝的控制區域。而“自由敘利亞軍”在歷經長達五年多的巷戰以后,成功地把杜馬市變成了無法深入的死亡陷阱。機槍射擊的脆響和迫擊炮的轟鳴像是一種表演,宣示著政府軍的勝利并不徹底:就在離首都中心10公里處,依然有抵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Golradir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