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政12年的勞爾·卡斯特羅卸任,他給古巴留下了什么?
現在老一代的革命者即將離去,新的接班人將會如何改革呢?
責任編輯:聶寒非
在勞爾·卡斯特羅的任內,古巴進行了“結構性改革”,試圖把更多的市場機制引入社會主義計劃經濟。
(本文首發于2018年4月19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勞爾的古巴》)
筆者遇到一位古巴作家,他寫過一篇關于改革中不同看法的小說。
小說的兩個主要人物是翁婿二人,都是作家。岳父是革命的一代,對改革中出現的問題不滿;女婿是年輕的一代,更向往物質豐富。在一次小說征文競賽中,翁婿二人各寫了一篇小說,由于共用同一臺電腦,下載文件時搞錯了,岳父把女婿的稿子當成自己的投了出去,女婿則把岳父的稿子當成自己的投了出去。評獎揭曉后先公布獲獎者的名字,岳父得了獎,他很高興,感到古巴的革命精神仍在。但第二天公布了作品,才發現原來是女婿的作品得了獎。這時女婿感到特別高興,他看到古巴社會正在發生變化。
當地時間2018年4月18日,勞爾·卡斯特羅卸任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在這個國家元首的位置上,他任職了12年(2006年-2018年)。在他的任內,古巴進行了“結構性改革”,試圖把更多的市場機制引入社會主義計劃經濟。
這個改革取得了什么結果呢?
在勞爾改革期間,筆者去古巴考察過,看到改革的成果,也看到改革遭遇的困境。勞爾主政后,古巴頒布了幾個改革法案,涉及的范圍主要是擴大私有經濟、改革國有企業、房屋買賣、外國投資、貨幣改革。從成果來看,旅游業表現得最為突出,而農業的表現則不如人意。
觀察古巴的得失,可以更深地體會到這個國家經濟改革的不易,價值觀的沖突,公平效率的兩難,各方利益的平衡……
蓬勃的旅游業,奇特的房地產
為了達到修舊如舊的目的,古巴建立了一所特別的“修舊”學校,專門培養能操作舊工藝的技工,吸引了不少拉丁美洲國家,甚至歐洲國家的學生。
在勞爾主政的12年間,古巴旅游業發展迅速,國際游客人數從每年200萬增加到四五百萬,給古巴帶來大量的外匯收入,也提供了大量就業。旅游業直接和間接提供的就業每年都在增加,2017年比2016年直接就業增加6.8%,間接就業增加5.8%。
旅游業的發展,受益于勞爾時代的擴大私有經濟政策。2012年,古巴頒布了新的合作企業法,使非國有經濟可以通過合作企業的形式進入更多的領域、形成更大的規模。旅館、飯店、出租車是古巴私有經濟的先行者,是旅游業的支柱。
古巴的房產業也在旅游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一是因為游客需要的旅館飯館和房產相關,二是因為古巴的許多景點本身就是“房產”(譬如哈瓦那的老城區)。
哈瓦那的老城區是西班牙人建造的,充滿歷史風情,深受國際游客青睞。而這老城區的房子在1959年古巴革命之后逐漸破舊。古巴有許多豪華美麗的大別墅,是革命前建造的。古巴革命后,大批富人逃往國外,他們的豪宅都被沒收。很多豪宅分配給普通居民,一座房子住幾戶人家。由于缺乏修繕,這些豪宅漸漸變成了慘不忍睹的大雜院。
筆者2010年去那里時,雖然有些房子修整了,但仍有不少慘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Golrad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