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主義戰爭”不足以概括日俄戰爭

“二戰”結束后,日本國內開始反思戰爭,但日俄戰爭卻很少被質疑,“似乎日本人和俄國人的決戰是在沒有任何人的大地和海洋中進行的一般”。

責任編輯:宋宇 邢人儼

日俄戰爭中遭日軍占領的奉天城(今遼寧省沈陽市)。(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4月19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帝國主義戰爭”不足以概括日俄戰爭 和田春樹談日俄戰爭的起源和開戰》)

對于1904年到1905年發生的日俄戰爭,中國人的一般印象是:日俄為爭奪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的控制權,在中國東北發動帝國主義戰爭。戰爭持續一年零七個月,東北生靈涂炭。甲午戰爭慘敗后對日本不無惡感的中國人,開始以日為師,尋求自強之路。

站在交戰雙方的視角,日俄戰爭是另外的故事。三聯書店新近出版的《日俄戰爭——起源和開戰》全面耙梳了日、俄、韓三國史料,呈現出更為豐富、復雜的歷史場景。東亞的近代化,不能用“文明與落后的對決”一言蔽之。

本書是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和田春樹的著作。1998年,和田春樹從東大退休后立刻開始研讀與這次戰爭相關的日俄文獻。2004年,他開始撰寫《日俄戰爭——起源和開戰》。2009年到2010年,這部近千頁的大書出版,分為上下兩冊,目前已在日本重印四次。

和田春樹要回答的核心問題是:日俄戰爭是不是日本在俄國咄咄逼人態勢下的應對之戰,是不是黃種人對白種人,“民主對專制”的一場“堂堂正正”的戰爭?“二戰”結束后,日本國內開始反思戰爭,但日俄戰爭卻很少被質疑,“似乎日本人和俄國人的決戰是在沒有任何人的大地和海洋中進行的一般”。

在大量日俄戰爭題材的文學及影視作品中,司馬遼太郎的《坂上之云》擁有百萬級讀者。小說中,明治維新后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像仰望順斜坡上升的白云那樣希冀日本的未來。勝利看似鼓舞人心,卻開啟了日本此戰后自高臺滾落一般的命運。

1960年代末到1970年代初,《坂上之云》連載于日本《產經新聞》。一般讀者被小說前半部分呈現的樂觀情緒感染,因為那很像他們所處的時代。和田春樹更加注意的,卻是不無悲觀的關于“高臺滾落”的洞見。

司馬遼太郎忽視了朝鮮

對于日俄戰爭,司馬遼太郎的基本判斷是:“俄國故意將日本逼上絕路。日本就像窮途末路的老鼠,只能與貓殊死搏斗。”和田春樹問:果真如此嗎?他由此出發,拉出一條時間軸:近代初期,日清戰爭(注:即甲午戰爭),俄占領并租借旅順,義和團和中俄戰爭,俄方新外交路線登場……原本被司馬遼太郎忽視的朝鮮問題占了相當大篇幅,成為日俄關系最重要的變量之一。

和田春樹揭示:朝鮮問題上,日本一直咄咄逼人,俄國相對“隱忍”。最能體現雙方態勢的,是日本人殺害閔妃,和高宗到俄公使館避難。

甲午戰爭后,日本企圖通過親日派樸孝泳在朝鮮安插駐屯軍。他把美國教官訓練的朝鮮王宮親衛隊換成日本教官訓練的部隊。此舉引起高宗警覺和憤怒,下令將其逮捕。樸喬裝逃往日本。

日本人普遍認為,樸孝泳失勢是親俄的閔妃的勝利,“日清戰爭”成果化為烏有,俄國在朝影響力與日俱增。該國一時群情激憤,逼迫駐朝公使下臺的呼聲高漲。在新任公使三浦梧樓主使下,日本軍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lee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