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候24小時割全世界的韭菜 揭秘幣圈食物鏈:ICO收割韭菜,交易所收割ICO

從各種幣到區塊鏈,一項號稱足以顛覆互聯網的最具革命性的技術,為何卻成為門檻最低的全球圈錢機器?

責任編輯:呂明合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一處礦場。工人正在檢修礦機。被譽為改變全球金融體系的比特幣等系列虛擬貨幣的發明,在中國意外催生了全民的炒幣熱。(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4月26日《南方周末》)

“目前最主要的是培養韭菜”,對任何一個ICO項目而言,社群的規模和成熟度往往決定了一個項目的成敗。

事實上,交易所才是整個幣圈中真正的莊家。交易平臺上每一筆交易,他們都會收取千分之二的手續費,以4月25日11點為起點,追溯過去24小時的交易量計算,每年僅憑手續費,幣安、火幣、OKCoin三大平臺就能有百億元的收入。

幾分鐘內,一個原本沒有交易量,幣值到底的垃圾幣,就會突然暴增數倍,人性的貪婪此刻將以秒計算,稍有貪婪,就可能會被鎖死在這只垃圾幣中。

炒了一年幣,程序員張天爾感覺智商都降低了,但凡他覺得不靠譜的項目,“都漲到讓你懷疑人生”。

眼看著同事3萬元本金入場,如今已滾到250萬,張天爾也放下了自己的理性,“越不靠譜的項目,越有莊家拉,有莊家拉才有錢賺,與真實要解決的問題一點都不相關”。

事實上,連創造者自己都沒有預料到,加密貨幣技術會成為一把“割韭菜”的利刃。眼看著ICO(首次代幣發行)正朝著錯誤的方向漸行漸遠,以太坊創始人維塔利克都不得不站出來警告,“數字貨幣隨時可能歸零,傳統資產仍是存款首選”。他厭惡有人帶著數千億美元的數字財富到處炫耀,一度對此威脅,“如果你們再這樣的不成熟,我就將退出以太坊”。

但比起動輒可變現的數字財富背后上百萬美元真金白銀的暴利,這樣的警告顯得蒼白無力。

這個起初看似關于技術與夢想的故事,現在掀開理想的外衣,隱藏在幕后的ICO,每一步似乎都是在為收割剛剛入場的普通人而準備?!案罹虏恕?,在晦暗不明的交易市場上,這樣的命名廣泛流傳,形象而生動。

ICO的秘密

“你知道,如果熊市來得再晚一點,用代碼生成的2億個數字貨幣值多少錢嗎?”緊皺著眉毛,張天爾長嘆了一口氣,他伸出右手,折起了大拇指,“4億,4億人民幣”。

2018年農歷春節過后,突如其來的熊市,攪醒了張天爾的財富夢,他捶胸頓足,“如果2月前發,早就實現財務自由了”。

與大多數入局者一樣,ICO就是在與類似股市的K線圖賽跑。2018年2月前,投資人已幾次警告過熊市將至,但張天爾沒料到,熊市來得如此之快。

此時距離他開始籌劃ICO,不過兩個月時間。2017年年底,他離開了原來供職的投資機構,開始創業。

延續極客圈的江湖傳統,ICO的私募是幣圈中人情往來的一部分,幣圈復雜的人際關系,就體現在私募輪的名單中。

“不看僧面看佛面”,波場幣波場TRON項目創始人孫宇晨打趣這種現象。當年,許多人投資波場幣,也是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