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漢化者”在日本被逮捕的21天
在日本9省的一次聯合搜捕行動中,一名90后中國青年被捕了。
責任編輯:吳筱羽
2017年東京動漫展。根據規劃目標,到2020年,“酷日本”相關產業規模將達17萬億日元。
(本文首發于2018年4月26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危險的“漢化” “漢化者”在日被捕記》)
在日本9省的一次聯合搜捕行動中,一名90后中國青年被捕了。他被捕的原因是,翻譯了日本游戲雜志的訪談文章,并發布在微博上,也就是常說的“漢化”。
在日本工作了3年的他,還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情形,而這時,他還不知道,自己將失去21天的人身自由。
“漢化”曾是中國受眾接觸日本文化產品的重要渠道,隨著版權意識普及,身處灰色地帶的漢化組,是時候再次掂量可能面臨的后果。
在一家中國企業駐東京分公司工作了3年的90后中國青年胡真庭,仍對將近3個月前的被捕心有余悸。
那是在2018年1月30日,清晨。突然響起急促的敲門聲,尚有些迷迷糊糊的胡真庭看了一眼手機,東京時間,6:58。“這么早,難道是送快遞的,或者NHK(日本放送協會)來收錢嗎?”
胡真庭用日語詢問門外來者的身份,對方大聲回復,“警察です”(警察)。
是不熟悉的關西腔,“你快點開,不然就強硬措施了。”
胡真庭起身,通過貓眼往外望去,細長的走廊上站滿了十余位警察。“當時非常緊張。”胡真庭覺得,與其相信十幾個警察不知道為什么從關西趕到關東地區的東京,倒不如相信是黑社會假冒,于是他先將鏈式門栓鎖上,打開一條縫。沒想到,離門最近的一位警察迅速伸腳卡進門縫中,同時,一份警察證件遞了進來,隨之而來的還有一張綠色的搜查狀。
搜查狀上的內容很詳細,有胡真庭的姓名、微博ID,涉嫌觸犯的法律以及可能的罪名,還具體到了他曾翻譯過的兩篇來自《FAMI通》雜志的文章。聯想到一年多前確實翻譯過這些文章,胡真庭才相信,自己“遇上事了”。
突然的拘捕
這是一次跨地區抓捕,負責抓捕胡真庭的警察來自日本三重縣。距此將近一年前,2017年2月,胡真庭將日本著名游戲雜志《FAMI通》上的一篇文章翻譯成了中文,并發布在其個人微博上。文章的內容,是關于他最愛的游戲《最終幻想15》的訪談。
這成為他后來被日本警方逮捕的根據之一。
胡真庭的這種行為叫做“漢化”,其由來已久,最早指將未經官方引進中國內地市場的國外軟件、游戲或漫畫翻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